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經典改編嗎?

今年春天,百老匯將上演一部《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新音樂劇,傑里米·喬丹(Jeremy Jordan)和伊娃·諾布爾扎達(Eva Noblezada)分別飾演蓋茨比和黛西。儘管近日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前瞻文章擔心該劇的票房,但根據這部作品歷來改編劇的輝煌成績,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

2021年1月2日,《了不起的蓋茨比》版權保護到期的第二天,一部名爲《不死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 Undead)的改編小說就在亞馬遜上自主發行。原主人公在這部小說裡變成了吸血鬼,害怕銀器和太陽光。其實在版權到期前,蓋茨比的故事就是改編的重點對象,除了各類同人小說,不同媒介形式的轉化也十分常見,從歌劇、芭蕾舞劇到電影、視頻遊戲不一而足。

穩定和安全,一直都是經典作品改編對於出品方最大的吸引力。有媒體認爲,“缺乏冒險精神的、特定年齡段的觀衆們在週六的晚上悄悄走進劇院,欣賞一個他們已經知道的故事的重述”,這就足以給無數的《簡·愛》《印度之行》等帶來不錯的關注度和收入。 同時,在一個閱讀漸成社會亞文化、人們閱讀紙質書的熱情不斷下降的時代,影視改編反而能帶動原作的閱讀,形成讀者、影視觀衆社羣的良好交流氛圍。

不過,在觀衆和影評人看來,經典文學的改編不一定是好事。英國《評論家》雜誌就曾發表文章評論2022年改編劇《殺死一隻知更鳥》,文章認爲,儘管該劇在百老匯反響熱烈,但飾演阿迪克斯的喜劇演員拉菲·斯波“本能地缺乏必要的莊重感”,在講到一些關鍵性臺詞,例如“你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一個人,除非你深入他的處境”時,他沒有辦法喚起人們的情緒。更重要的是,他很難抹去觀衆對1962年同名改編電影中格里高利·派克飾演的角色的回憶。

此外,《觀察家報》的評論也認爲,爲了適應戲劇的受衆,創作該劇的阿隆·索金(Aaron Sorkin)將小說中複雜的道德矛盾簡化爲法庭的單調衝突,還突出了對黑人角色湯姆·羅賓遜(Tom Robinson)遭受不公正行爲的對待——這被看作是對“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時代迴應。

這些評論似乎都基於一個前提——改編應該儘可能忠實於原著。但紙質書和影視劇、舞臺劇是不同的媒介,媒介自身的主體性和其導演的創作自由往往纔是決定一部作品品質的核心。儘管改編有時候甚至會破壞原著表意的核心,但它重新構建了新的敘事。而在新技術手段的加持下,小說介質原本的不足也可以通過別的媒介形式得到拓展。不少影評人都將剛問世不久的諾蘭版《奧本海默》當作改編文本典範——它改編自凱·伯德和馬丁·舍溫的非虛構傳記《奧本海默傳》。對這部宏大的作品,諾蘭提高了一些特定的、適合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的場景的比重。同時,他使用相對傳統的道具而非完全用CGI技術來模擬核反應爆炸,創造出人們從書本上難以獲得的體驗。

1. Do we really need another adaptation of The Great Gatsby?

https://lithub.com/do-we-really-need-another-adaptation-of-the-great-gatsby/

2. Is the Book Really Better? The Challenge of Book to Movie Adaptations

https://www.gcu.edu/blog/performing-arts-digital-arts/book-really-better-challenge-book-movie-adaptations

3.Do we really need so many stage adaptations of novels?

https://thecritic.co.uk/do-we-really-need-so-many-stage-adaptations-of-novels/

編譯/劉亞光

編輯/張婷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