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所有人每天只工作4小時”

最近 Manner 咖啡「店員與顧客衝突」事件持續衝上熱搜。

曝光的幾起事件都有着相似的過程:已經忙到一刻不停的咖啡師,面對顧客的不斷催單、抱怨甚至指責,終於在最後一刻情緒失控,爆發了激烈衝突。

這背後當然暴露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引發大家廣泛討論的,就是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壓力,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精神負擔。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拼命工作是奴隸的道德,現代社會不需要奴隸制。」他強烈反對現代社會人們的超負荷工作,甚至建議「將工作時間縮短爲 4 小時,一切都會好起來」。

很遺憾,我們沒有找到直接的心理學研究證據可以明確支持這一觀點()。但好消息是,找到了許多「平替」:一些確鑿的證據表明,我們可能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時間來工作。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作時間的變化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怎樣的影響?從有益於心理健康的角度,一週工作多少時間是最佳的?

我們發現了這 4 件事情:

如果一週只上4 天班:

員工和老闆可能都會更快樂

在一些發達國家,減少一週工作時間的嘗試已經開始。

早在 2021 年,冰島就開啓了「一週工作 4 天」的大型試驗。超過 2,500 名員工在 2015 年至 2019 年的四年間,由每週的工作 40 小時縮短到 35~36 小時,工資和原來相同。

結果發現,在不減薪的前提下,絕大多數人在心理健康和整體幸福感上都得到了顯著(且持續)的改善:他們報告感知到的壓力減輕、倦怠情況變少,身心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總體上也感覺更積極,更快樂,工作時更有活力。

不僅個人幸福感提升,大多數崗位的生產效率也並沒有受到影響,有的反而還提高了!參與者表示,減少的工作時間使他們能夠專注於鍛鍊和社交,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表現。

隨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這一趨勢。愛爾蘭於 2022 年開啓了爲期六個月的每週工作四天制度試驗;西班牙也啓動了爲期三年的 32 小時工作周試驗,作爲該國從疫情中經濟復甦的一部分。

一項 2022 年 4 月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工資保持不變、總工作量不增加的情況下,減少工作時間可能會對特定的健康結果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降低壓力水平和改善睡眠。(Voglino G, Savatteri A, Gualano MR et al.,2022)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天連續高效工作8小時?

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問了一圈周圍同事,她們都說:「做不到」。什麼?你曾經做到過?堅持整整 8 個小時?!行吧,開心就好!

2016 年英國一項針對1,989 名辦公室職員的調查顯示,大多數英國人平均每天的高效工作時間還不到 3 個小時。確切地說:是 2 小時 53 分鐘。

那其它時間在幹嘛?調查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列出了一個清單:

◍ 瀏覽社交媒體 – 47%

◍閱讀新聞網站 – 45%

◍與同事討論工作以外的活動 – 38%

◍泡熱飲 – 31%

◍抽菸休息 – 28%

◍發短信/發消息 – 27%

◍吃零食 – 25%

◍在辦公室煮飯——24%

◍給伴侶/朋友打電話- 24%

◍尋找新工作 – 19%(大概是爲了在不同的辦公室重複同樣的習慣)

這只是一項調查。但有大量證據表明,辦公室工作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效。

這不僅是合理的,也符合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美國佐治亞大學心理學家 Malissa Clark表示,對於人類來說,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中,每分鐘都專注於工作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足夠聰明,應該真正聽取從事該領域的研究人員的意見:我們沒有理由必須拘泥於朝九晚五的工作。

我們應當捫心自問:我可以在多長的時間裡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任務?一旦我們弄清楚了這一點——比如說,半小時或 45 分鐘是我們真正能夠保持高效專注的時間——那麼就在這些間隙中安排工作日的休息活動。關於在工作日適當休息的有效性的文獻研究有很多,有些可能很簡單,比如在工作中抽出時間去散個步。」

▷ 《我,到點下班》

每週工作 8 小時的人,

可能和工作 40 小時的人一樣快樂

心理學家認爲與失業相比,擁有一份有償的工作可以提高幸福感,帶來更有益的心理健康結果(Fryer,1986;Jahoda,1981&1982;Warr,1987)。

一份工作可以提供結構化的時間、社會接觸、共同目標和身份等諸多有益的特徵。而在失業期間,這些潛在的社會心理特徵會減少或消失(Gershuny,1994)。

2019 年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之前經歷過失業或就業情況不穩定、不活躍的人來說,重新就業後每週只需工作 8 小時就足以獲得就業帶來的幸福感。

是的,你沒看錯,是「每週」8 小時!

而且其心理效能水平和幸福感不會再隨着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簡而言之結論就是:每週工作 8 小時的人可能和工作了一週 40 個小時的人一樣快樂,也覺得自己對社會的貢獻同樣有意義。

研究人員通過這個結果告訴我們:擁有一份有償工作的人和無業失業者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具有顯著差異,但對於一週工作不同工作小時數的人來講,差異並不明顯。

▷《我,到點下班》

每天只工作 4 小時,

可能效率更高?!

羅素在《讚美閒散》一書中,描繪了一個每天只需工作 4 小時、但完全可以滿足物質需求的美好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部分人不必爲了工作勞碌致死,另一部分人不必因爲失業忍飢挨餓;每個人都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在忙碌一整天后只能選擇被動的消遣。

在他看來,人類要過上幸福生活並釋放全部潛能,不是通過更努力或更聰明地工作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利用閒暇的非凡力量。

《科學休息》一書的作者Alex Soojung-KimPang 通過仔細研究達爾文、狄更斯、伯格曼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工作習慣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會發現他們每天只花幾個小時做我們認爲最重要的工作。其餘時間,他們要麼爬山,要麼小睡,要麼和朋友散步,要麼只是坐着思考。」

也就是說,他們創造力秘密的關鍵不僅在於瞭解他們如何工作,還在於瞭解他們如何休息。

這是達爾文的典型一天(僅供參考):

◍ 晨間散步和早餐後,達爾文早上 8 點就到書房,連續工作一個半小時;

◍ 9:30 他會閱讀早間郵件並寫信;

◍ 10:30 達爾文又開始更嚴肅的工作,有時他會去鳥舍或溫室做實驗;

◍ 中午時分,他會宣佈「我完成了一天的豐碩工作」,然後開始長途散步;

◍ 一個多小時後回來時,達爾文會吃午飯並回復更多信件;

◍ 下午 3 點他會小睡一會兒;

◍ 一小時後他會起牀,再次散步,然後回到書房,直到 5:30 與妻子和家人共進晚餐。

▷ 《天才達爾文》

上個世紀 50 年代一項針對科學家工作與生活的調查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 Raymond Van Zelst 和 Willard Kerr 調查了他們的同事的工作習慣和日程安排,然後繪製了他們在辦公室花費的時間與他們發表的文章數量之間的圖表。

結果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是一條正相關的筆直直線:表明科學家工作的時間越長,發表的文章就越多。事實並非如此。

▷Van Zelst 和 Kerr 的研究圖表曲線

數據呈現出一條 M 形曲線。曲線一開始急劇上升,在每週工作 10~20 小時之間達到峰值。然後曲線向下:

▨在工作場所工作 25 小時的科學家的生產力並不比每週工作 5 小時的科學家高;

▨而每週工作 35 小時的科學家的生產力只有每週工作 20 小時的同事的一半。

接着,曲線再次上升,但幅度較小:那些每週在實驗室工作 50 小時的研究人員能夠擺脫 35 小時的低谷:研究者推測這 50 小時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物理研究」上,這 10 小時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操作機器和偶爾進行測量上。

此後,一切都走下坡路:每週工作 60 多個小時的研究人員是效率最低的。

「合理摸魚」不損害工作效率,

還有益於身心健康

並不是想借這篇文章,來讓大家把所有希望都寄託於外部大環境的改變。而是想告訴每個人:允許自己擁有「正當休息」或「合理摸魚」的權利。

偶爾休息一下是完全可以的,事實上,減少工作時間、定期休息都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不誤砍柴工。

同時在現有條件下,做一些能爲自己做的、可以「改善工作狀態的小事」:比如同樣是每天 8 小時的工作時間,爲自己設立一個「彈性工作時間」:工作 90 分鐘,休息 20 分鐘,吃點零食、出去散步或小憩一會兒。

記得合理利用好休息時間。心理學研究同時指出,只有當減少工作時間的同時改善了健康習慣,它才真正有效,而健康習慣纔是真正提高整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Voglino G, Savatteri A, Gualano MR et al.,2022)

羅素的「四小時工作倡議」還有後半部分:

「建議將工作時間縮短爲四小時,並不是說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必須浪費在純粹的無聊活動上。我只是想說,一個人每天工作四小時,便應該有權獲得生活所需以及基本舒適的生活狀態,其餘時間可依照個人喜好隨意支配。對任何社會制度來說,將教育向前推進都至關重要,而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人們的品位,讓他們能夠更加明智地利用閒暇。」

▷ 《我,到點下班》

在所有的道德品質中,善良的天性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

但善良的天性源自鬆弛感和安全感,而非艱苦勞碌的人生。

——羅素

(你可能不希望自己的老闆看到這篇文章,但你可以轉發讓更多的老闆看到)

參考文獻

Voglino G, Savatteri A, Gualano MR, Catozzi D, Rousset S, Boietti E, Bert F, Siliquini R. How the reduction of working hours could influence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studies. BMJ Open. 2022 Apr 1;12(4):e051131. doi: 10.1136/bmjopen-2021-051131.Kamerāde, Senhu Wang, Brendan Burchell et al.,A shorter working week for everyone: How much paid work is needed fo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Social Science & Medicine,Volume241,2019,112353,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9.06.006.

【美】亞歷克斯·索勇-金·龐著,趙富強譯,《科學休息:迅速恢復精力的高效休息》,2021年2月,中信出版集團

(本文轉載自簡單心理)

作者:鳥人

責編:寒冰

封面圖來源:新京報貝殼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