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的山水

李本亭

從五蓮山北面煙雨澗步行上山,會發現山道之側、臥石之上有一尊石像。這尊石像寬袍大袖、峨冠長髯、半躺半坐、雙目微合,似乎陶醉在這山間旖旎的美景裡。這便是宋代大文豪蘇軾。

二十多年前,我來到五蓮山風景名勝區工作,便經常與這蘇軾像相遇。有時行個注目禮後匆匆而過,有時會在此小坐片刻,聽山澗溪水淙淙,與先生共享這山間清風和清幽景緻。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五蓮縣境內,包括五蓮山、九仙山兩個景區。蘇軾知密州期間曾數次登臨九仙山,賦詩盛讚其“奇秀不減雁蕩”。而今,“奇秀不減雁蕩”已成爲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乃至五蓮縣的金字招牌。“奇秀不減雁蕩”蘇體榜書,鐫刻在五蓮山主入口處望海峰下的石壁之上,吸引着人們走進五蓮山水,探尋蘇軾與五蓮的故事。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間。”在五蓮,走着走着,就能走進蘇軾詩詞的意境裡。在五蓮羣山裡,馬耳山海拔最高,很早就出現在蘇軾筆下。宋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到達密州治所時已進入臘月,一場大雪讓來自南方的詩人領略了北方的嚴寒,於是就有了《雪後書北臺壁二首》:“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蘇軾不僅留下了吟詠五蓮山水的多首詩詞,還題書“白鶴樓”,讓九仙山白鶴樓得以名垂千古。時至今日,白鶴樓雖僅存遺址,但蘇軾題刻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在九仙山東南麓丁家樓子村西的半山坡上,有一塊長方形平整的磐石,巨石東側豎刻“白鶴樓”三字。字遒勁有力,上款已剝蝕,下款爲“熙寧九年九月軾”,“軾”字已模糊難以辨識。“白鶴樓”題刻,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也彰顯出五蓮厚重的歷史文化。

白鶴樓始建於何年,已無從考證。但從蘇軾題刻來推斷,當建於宋熙寧九年(1076年)以前。從遺存的建築痕跡推斷,當年的白鶴樓體量並不大,或爲亭閣一類建築。

在白鶴樓石刻上方石壁和北側山澗臥石上,還有兩處石刻,分別爲“第一山”和“留月”。這兩處石刻是否爲蘇軾手跡,歷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衆多研究者和遊人紛紛前來尋幽探秘。依託白鶴樓石刻等景觀,昔日偏在一隅的丁家樓子村,如今也成爲歷史文化古村落和網紅打卡地。

何其有幸,五蓮的山水得到一代文豪的垂青。在五蓮,不經意間,你就會與蘇軾相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