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擾”體現環境執法溫度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研究制定環境執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規則,加強對企業技術幫扶和政策引導,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干擾,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無事不擾”,並非意味着環境監管的鬆懈,而是更加精準的發力。一方面,對那些突出違法問題利劍高懸,對弄虛作假、偷排偷放等惡意行爲絕不姑息;另一方面,對於廣大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加強幫扶和引導。2024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積極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控非現場監管數據和排污許可數據庫,共向1.1萬餘家重點排污單位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推送自動監測日均值超標預警信息3.7萬餘條,讓企業能夠實時知曉自身排污狀況,把違法風險扼殺在事前防範階段。一剛一柔,盡顯環境執法的力度與溫度。
容錯機制是“無事不擾”理念落地的生動註腳。2024年,全國共實施生態環境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案件1萬餘件,免罰金額高達15.5億元。這種適度的容錯,不是對污染的縱容,而是給企業改正的機會,引導其自覺守法。同時,生態環境部指導各地環境執法部門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原則上以非現場監管爲主。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各地納入正面清單企業5萬餘家,對正面清單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次數同比下降17%,企業得以安心謀發展。
展望2025年,環境執法的全面升級令人期待。“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式執法模式將大力推行,強化“事前積極預防、事中審慎考量、事後引導整改”全過程執法服務;繼續運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發現並推送違法問題線索,建設人工智能輔助執法的應用場景,進一步研究拓展用電用能監控、工況視頻監控等非現場執法手段,升級完善綜合執法監管系統等。通過科技賦能,環境執法將更加精準高效,對合規企業的打擾也會越發減少。
“無事不擾”的環境執法,是積極探索執法與服務相統一、守底線和促發展相結合的體現,將爲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企業全力創新實幹,綠色發展活力迸發,“無事不擾”的環境執法實乃多贏之舉。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