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詩詞,盡是穀雨茶香:盡拘花月入詩懷,細煎穀雨滿壺春

村歌一片前山起,又是收茶穀雨時。

在這最美人間四月天,將迎來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雨生百穀,茶逢其時,沁人心脾。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爲穀雨前後是採摘茶葉的最好時節,不像明前茶多是嫩芽,還數量有限。

到了穀雨時節,春暖日長,降水充沛,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葉肥汁滿,聞之清香,入口甘甜。

人們採摘到的茶葉不再嬌嫩,或一芽一嫩葉,或一芽兩嫩葉,極容易採摘,也不會傷害樹本。

因此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認爲採茶時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尤其到了穀雨這天,人們還有上春山、採春茶、飲春茗的習俗,以求清火明目、辟邪養生。

值此穀雨時節,不如與君共賞,穀雨深春近,茶煙永日香,在幽幽春茶中漫品春光與人生。

1

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唐·齊己《謝中上人寄茶》

好友如茶,淡而幽遠,久而彌香。

詩僧齊己在穀雨時節收到了故友寄來的穀雨茶,每一片茶葉裡都藏着來自遠方的問候與想念。

想必老友你爲了我不錯過穀雨天的這杯佳釀,早早上春山,雙手採摘茶葉,滿山茶香綠如煙。

新茶如此鮮綠柔嫩,你精挑細選,直到黃昏也沒裝滿竹籠,還錯過了春山如黛的清和好風光。

爲了不辜負你不辭勞苦的採茶情意,就讓我邀請街坊鄰里一起漫品穀雨茶香,細說老友情深。

如此好茶,當配好水。不如就用這落花泉水烹煮,讓花香與茶香交融,讓春意與友誼更濃。

想當初張九齡在暮冬春初,爲了奔赴好友同醉松葉釀酒的邀約,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如今你爲了我在春天的末尾,飲上一杯穀雨茶,不惜跨越山高水遠,也要及時相寄到我手中。

一年一度穀雨茶,不辭路遠爲君摘。齊己在四月穀雨天煮茶、飲茶又謝茶,不負春光不負卿。

摯友如茶,一杯足矣! 暮春花落穀雨天,一盞清茶也醉人。

2

窗不篝燈坐,相看白髮新。

共談爲客事,同是異鄉人。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明朝愁遠別,離思欲沾巾。

—宋·黃庚《對客》

茶與水,在一器一物中相逢。人與人,在天南地北中離散。

當黃庚與同是天涯淪落人共飲一壺穀雨茶,茶裡就不再只有茶的味道,而是充滿人生百味。

那一夜,兩個萍水相逢的他鄉之客,吹滅室內篝燈,共坐明月窗前,相互看着彼此白髮又生。

一邊細細談來這些年東奔西走的辛酸舊事,一邊深深感慨今夜與君同是異鄉人的悲涼心事。

如此孤獨的兩個靈魂在長夜漫漫裡相互靠近,彼此慰藉,盡拘梅月入詩懷,細煎穀雨滿壺春。

在一花一月、一茶一詩中,他們感受到漂泊旅途中少有的溫暖與詩意,難忘的欣喜與春意。

在聚少離多的人生裡,憑茶相逢,何其有幸。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明朝就是分道揚鑣時。

一想到這裡,本來入口甘甜的穀雨清茶,如今再度迴歸苦澀,彷彿之前的對茶賦詩不曾有過。

茶葉一浮一沉,人生一聚一散,生命就這樣走過。人總會走,茶總會涼,人生本就是修行。

故而與其哀嘆人走茶涼、聚散無常,不如珍惜一路走來的春光與善意,不管陌路還是至親。

3

碧山深處絕塵埃, 面面軒窗對水開。

穀雨乍過茶事好, 鼎湯初沸有朋來。

—明·文徵明《品茶圖》

茶要對味,人要知心。如若兼而有之,三生有幸。

明朝著名畫家文徵明在穀雨後的一個春日,在山中以茶會友,茶童靜坐煮水,室內賓主盡歡。

遠處是春山隱隱,近處是碧水迢迢,幾間茅屋,二三好友,談笑風生,絲毫不見塵世喧囂。

本以爲此乃暮春時節最美的人間樂事了,不曾想還有一位友人不期而至,從山林中漫步走來。

此時茶水初沸,爐火正紅。友人的到來,正是恰逢其時。茶葉泡上,慢煎細品,故人情長。

這遠道而來之人,正是文徵明的得意弟子陸師道,字子傳。文氏四絕詩文書畫,皆能擅長。

二人亦師亦友,談藝品石,遊山玩水,過往甚密。正因萬分欣喜,一幅《品茶圖》由此誕生。

文徵明落筆起煙雲,不只有了淡雅清幽的春山品茶畫面,更有了茶逢知己暖人心的千古詩情。

這首題畫詩,總讓人不由地想起杜耒筆下的暮冬長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只要人知心,重逢不必千樽酒,一杯清茶也能對味,甚至情到深處,一盞空茶也醉人。

4

杏花村裡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

深耕淺種收成罷。

酒新篘,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

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閒時節自煉丹砂。

—元·楊朝英《雙調·水仙子·自足》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

元代散曲家楊朝英,進可任郎中郡守,退可守田園村居。待他歸隱後,自給自足,好不愜意。

他居住在杏花村,瘦竹疏梅參差掩映的幾間茅屋,就是他後半生不慕名利而只問詩書的家園。

在這裡他淺種深耕,春種秋收,一年四季勤勤懇懇,日復一日忙裡偷閒,耕種讀書一樣不誤。

篘(chōu),過濾也。他喝的酒是新過濾的,吃的魚也是從池塘裡剛剛打來的,味美鮮香。

更不用說還有親自餵食的小雞小豬,精心種植的竹筍藤花。有菜有肉,原汁原味,賽過神仙。

若逢故人來訪,一桌家常酒肉飯菜,足以。若是僧人登門,必會奉上穀雨茶,共醉穀雨春。

談笑有僧人,往來無白丁。物質上自給自足,精神上自由自在。閒暇不忘煉丹砂,修身養性。

如此愜意美好的村居生活,可不就是如明代區大相所寫:客來慣煮胡麻飯,春到先收穀雨茶。

人生如茶,經歷過歲月沉澱,細品才知真味。平平淡淡即爲真,自給自足最瀟灑。

5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清·鄭板橋《穀雨》

茶有兩種,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

很多人認爲,二者涇渭分明:一爲解渴飲品,是世俗,是生活;一爲養心佳釀,可知味,可怡情。

但對於文人鄭板橋來說,茶既可以是招待親友的可口飲品,也可以是自斟自飲的歲月沉香。

在無風無雨的穀雨時節,鄭板橋最愛的竹子亭亭玉立在天朗氣清之中,節節生長,枝枝青翠。

待到夜色微涼佳客來訪,他精心泡上一壺穀雨新茶,細品茶香,漫賞竹綠,談笑風生中興致大起。

於是鄭板橋拿來畫卷,只消片刻,蕭蕭綠竹、淡淡春山就訴諸於筆端,妙趣橫生,雅緻悠遠。

與知心的人在穀雨天品着最香的穀雨茶,畫着最愛的亭亭竹,說着最想說的話,何其美哉。

如此愜意暢快的生活,鄭板橋從恰逢清明延續到又落穀雨,只消一杯香茗,就賽過逍遙神仙。

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黃庭堅一直想追問的答案,鄭板橋在這裡做了解答。

茶亦醉人何須酒,香亦四散何求風。每個愛茶之人,都可在茶裡修行。

願可愛的朋友,穀雨釀就春,世味煮成茶,且行且珍惜,且品且修行。

(圖片來自網絡,若不妥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