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又一老街 要火了!
一條街,數載歷史
幾代人的記憶
經歷了時光的洗禮
許多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鋪滿青石板的街道是兒時的記憶
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
一條街,數載歷史
幾代人的記憶
經歷了時光的洗禮
許多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鋪滿青石板的街道是兒時的記憶
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
東亭素有“東南鄉之巨鎮”之稱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李紳、華察、阿炳等名人輩出
而柏莊街正處於東亭核心區域
距離錫山八佰伴的車水馬龍
僅僅一街之隔
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
但唯獨時間在這裡沉澱
今天,就帶你去柏莊街走走~
與歷史環環相扣的老街
新與舊的交織
全長800米的柏莊街
是老東亭的縮影
六七十年代,柏莊大隊以種水稻小麥爲主,屬純農業村,由於農耕需要灌水,1965年在柏莊四號橋建造一座電力水利站,灌渠從四號橋開始往西途經李巷,往北一直至朱夾裡,全長2000米左右,全部是明渠,解決17個自然村的供水。到1975年,由於人口業的發展,電站搬遷至墳頭灣自然村,由明渠改爲暗渠,爲柏莊路的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1976年後由於柏莊地理位置優越,無錫縣公安局、文體局、縣醫院、縣供銷社、飲服公司相繼看中柏莊這塊風水寶地,前來柏莊徵土搞建設,給柏莊帶來勃勃生機,從此,柏莊路逐步形成。
1985年至1988年,從錫滬路至北面的南壩頭自然村由鎮村鎮辦牽頭,縣直單位贊助,澆了柏莊第一條水泥路,由此而迎來聾啞學校、縣物資局、金屬機電公司倉庫、縣菸草公司倉庫、縣教育局家舍紛紛前來徵土,帶來了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1994年至1995年,在柏莊南路旁李巷村興建了第一個柏莊菜場,1998年再行搬遷至現在的柏莊農貿市場。由於柏莊路幾經改造,水泥路改建成柏油路,道路兩旁建起了家舍,東面銀行家舍、水利局家舍;西面柏莊別墅小區增建了幾十間店面房,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把柏莊路改名爲柏莊街。
柏莊街的長廊內
正展覽着一組老照片
揭開塵封在時光裡的記憶
熟悉的建築觸動情懷
是東亭人的鄉愁
更是生活變遷的見證
現如今,一眼可見
以灰白和原木色系爲主調的街景
透露着低調溫柔的現代風
平坦整潔的道路上
商鋪密集、品類豐富
休憩長廊和“口袋公園”
爲這條街增添了一抹寧靜的色彩
變的是樣貌,不變的是記憶
行走在柏莊街
路邊的圍牆上
藏着很多人不知道的東亭歷史
讓我們跟隨一批老照片
穿越回從前的東亭
尋找一代又一代的東亭記憶
【東亭公社春雷大隊蒔秧】
【春雷船廠】
【東亭大隊研究秧苗】
【東亭春雷農科隊收割水稻】
【東亭單板機廠】
【東亭襪廠繡花】
歷史被鐫刻在牆上
讓過往之人都能駐足細細看幾分鐘
一半是歷史,一半是煙火
汪曾祺說:“市井長巷,
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
感受完了歷史底蘊
這條街上還藏着老東亭人滿滿的回憶
歷經30年漫長時光,始終如一
1994年
照相館開門迎客以來
已經整整30年了
照相館的牆上貼滿了照片
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
這些
都是東亭人在這裡留下的珍貴記憶
幾塊不同顏色的幕布、一張木板凳
任時間長河沖刷
這些拍攝道具仍然驚豔
時間雖然讓物件老去
也爲它增添了別樣的成熟魅力
老闆的相機換了一個又一個
卻從未停下追逐光影的腳步
時代雖然在變
照相館的溫情卻未曾改變
它承載着一部分人的記憶
也記錄了點點滴滴的歲月痕跡
開了20多年,還很受歡迎!
每個人的記憶裡
總有那麼一家小店
裡面堆滿了自己喜歡吃的零食
小時候放學經過
拉着爺爺奶奶進去挑上幾樣
就能開心一整天~
這家開了20多年的小店
層層疊疊地擺滿了
從小吃到大的零食
而最靠近門口的是近期當紅零食、水果
小時候的王牌產品必須是咪咪蝦條
現在只要是印上了汪汪隊成員
立馬成爲小孩愛不釋口的零食
早餐界的“扛把子”
山東雜糧煎餅是這條街的“扛把子”
老闆夫婦倆每天凌晨4點就到店裡
開始準備一天的食材
早上6點左右開門
一直營業到晚上8點左右
攤麪漿、雞蛋抹均勻加入配料
再加上靈魂甜麪醬跟脆皮
刻入骨子裡的流程
讓老闆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般
照片都跟不上他的速度
麪漿是老闆自己調和的
奶白色濃稠無添加
甜麪醬也是自己製作的
親力親爲保證每一個煎餅的口感
煎餅一定要趁着熱乎入口
餅皮微酥帶着韌勁
大口咬下,酥脆鬆軟
帶着醬汁獨有的鹹甜風味
越咀嚼越香氣瀰漫
歷史與現代的交錯
構建出柏莊街獨特的氣質
還有哪些老街讓你印象深刻?
評論區說說吧~
來源 :錫山發佈、無錫博報
編輯: 大春 責編: 肖肖 編審: 李鐵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