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首個市區共建博士後人才公寓啓用
3月6日,早櫻初綻,萬物萌新。武漢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局與武昌區共同打造的全市首個市區共建博士後人才公寓在武昌沙湖畔揭牌啓用。公寓地處中科·武大智谷環高校創新帶、環沙湖雙碳經濟帶核心區域,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公寓爲15層獨棟建築,配備共享辦公、共享活動、共享健身等一站式配套服務空間,實現“拎包入住”,爲符合條件的在站博士後提供最長3年的減租優惠和便利服務,切實解決人才“安居之憂”。
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精測院、岩土所、水生所等在漢高校院所的30餘名博士後是公寓迎來的首批住戶,這當中還有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後,他們的研究領域廣泛分佈於新一代人工智能、北斗、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他們把學術研究這篇大論文寫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上,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在漢落地轉化。入住博士後人才代表、創辦企業的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博士後王鑫哲感言:“這把鑰匙不僅通向溫馨的家,更連接着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寓將積極打造博士後人才的“生活圈”、“朋友圈”和“創新創業圈”,除了滿足“住”的基本需求,還將常態化開展學術交流、創新創業路演等一系列活動,致力於把公寓打造成博士後的交流樞紐、留漢窗口。
距離博士後人才公寓不遠的九萬里武昌人才基地,同步開展了今年首場博士後人才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來自在漢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後人才的44項前沿科技成果,涵蓋北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產業領域。
活動現場,“面向低功耗傳感器的自發電綠電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健康監測及熱失控預警系統研發與轉化”等11個博士後人才項目進行了路演,吸引了首義科創母基金、華科育新基金、華信資本等10餘家創投機構和科創企業參與,現場開展對接洽談。參加成果對接活動的還有來自九萬里武昌人才基地入駐的3家企業,武漢華鳴微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笛卡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迎風聚智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的創始人均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和博士後,其中,戴樂天博士曾獲得首屆湖北省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博士後獎、第三屆武漢市大學生“英雄杯”總決賽二等獎,所創辦的武漢華鳴微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高品質、高性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和產品,去年11月,企業在九萬里武昌人才基地註冊成立,本次活動也吸引了多家投資機構的關注。
此次博士後系列服務活動由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局主辦,武昌區委區政府承辦。活動以“聚江城、建支點、贏未來”爲主題,聚焦博士後人才服務保障和科技成果對接轉化,致力打造人才安居樂業新生態。首批擬入住博士後人才代表,在漢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100餘人參加。
武漢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博士後人才是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的主力軍,是寶貴的“盛果期”人才資源,選擇武昌區沙湖中心小區項目開展試點,爲在漢部屬高校、中國科學院、省屬市屬高校等單位服務,充分體現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愛才敬才的滿滿誠意。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博士後人才倍增行動,搭建多樣化校地企合作平臺,健全人才安居保障體系,爲更多青年人才解決後顧之憂,加快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爲發展“第一動力”。(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