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強新城區,從商朝開始就是工業重鎮

說起木蘭故鄉,人們總會想起風光旖旎的木蘭山、木蘭湖和木蘭草原。其實,武漢黃陂這片孕育了木蘭的土地,從商朝開始就是工業重鎮。被稱爲“武漢之根”的盤龍城,是商王朝南下的據點,也是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起點。

在數千年的歲月中,這裡是匠人之鄉,業精於勤、代代相傳的“九佬十八匠”給黃陂留下了六十多項非遺傳統,奠定了這裡的輕工業基礎,成就了“無陂不成鎮”的傳奇,在華中地區商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現代,新一代的“匠人”不僅傳承了各項非遺傳統,還站得更高、走得更遠,也有了更多稱謂:華中最大貿易城、全國百強工業縣域......一系列文體項目的崛起,爲木蘭故鄉的風光注入了硬核科技的夢幻亮色。

高效的城市排水系統、完善的城防工事、巍峨的宮室和成片手工作坊和民居區......擁有這些的不是近代城市,而是大約三千五百年前的盤龍城。

這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也是商代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

如今建起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在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遺址區保留了原生態的先民遺址,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內則展示了出土的衆多文物和考古人員半個多世紀來積累的研究成功。

身處此處,可以真實地感受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先民生活過的痕跡,想象他們挖城壕、祭祀等一系列生活場景。

而且,大量青銅器的出土以及青銅器冶煉遺蹟的發掘,揭示了這裡作爲“工業重鎮”的重要地位:這裡是商王朝南下的據點,也是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起點。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建築與遺址環境融爲一體 | ©國家文物局

中國的青銅文明起源於中原黃河地區,很長一段時間內,考古學家認爲青銅器的核心製造技術由中原王朝所壟斷,位於長江流域的盤龍城只是一個銅料中轉站。但是,隨着對盤龍城及其周邊地區的持續考古發掘,這個論斷被打破:

2015年至2018年間,考古人員在盤龍城宮城區以西的小嘴遺址發現了南、北範圍均超過30米的金屬冶煉遺蹟,以及與鑄銅各生產環節相關的遺物。

2019年,考古人員又對盤龍城東北約30公里的郭元咀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一處約3000平方米的鑄銅遺址,其中有一處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基,面積約1100平方米,分佈着各類豐富的鑄銅遺蹟,是迄今發現的長江流域最大商代鑄銅遺址。

盤龍城遺址出土的青銅大圓鼎,是全國商代前期出土的同類器物中最大的圓鼎 |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這些遠離商王朝中原都城的鑄銅遺蹟,足以說明長江流域在商朝時,已經存在着相當高度的青銅文明,且具有獨立製造青銅器的能力,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已經開始生根、發芽。

目前,盤龍城已出土各類青銅器500餘件,是同時期中國出土青銅器最多的遺址,甚至超過了鄭州商城遺址。這其中有70%左右是兵器,其餘主要爲禮器,還有部分食器和炊器。由此可見,盤龍城具有鑄造兵器、舉行祭祀禮儀的重要職能,是商王朝南下的重要據點。

盤龍城樓子灣、李家嘴等墓地中出土的武器,數量之多爲其他地區商墓所不及 |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這些青銅器造型古樸,往往一件鼎或簋,只在腹部有簡單的條帶狀幾何紋飾,其餘大面積留白,沒有複雜的雕刻,也沒有誇張的造型,體現出一種沉靜而內斂的美。

總體上看,這些青銅器的形態與鄭州商城的青銅器非常相似,但有些花紋與規制是鄭州商城所未見,有盤龍城當地鑄銅工藝的獨創性。

帶鋬觚形器,體現了商代先民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審美特徵 | ©盤龍城遺址博物

此後,從盤龍城出發,青銅文明沿着長江流域擴散,西至巴蜀,東達吳越,南至湖南、江西等地,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合,孕育出各具特色、神秘浪漫、絢麗多彩的地域性青銅文化。

這一過程中,誕生了諸如三星堆青銅神樹、四羊方尊、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令人歎爲觀止的國寶級文物。

黃陂是“匠人之鄉”,“九佬十八匠”聲名遠播。這得益於清朝前期將黃陂的管轄權從黃州轉移到漢陽。當時,同樣隸屬漢陽的漢口早已開埠,無田少地的黃陂人便涌向漢口謀生,早先在鄉間流動的各種手工匠人紛紛向城鎮雲集,走街串巷,開店設行。

於是,便有了“九佬十八匠”的出現,成就了“無陂不成鎮”的傳奇、留下了衆多非遺技藝,還在華中地區商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讓輕工業的風吹向全世界。

武漢黃陂夜景 | ©黃陂文旅

在“最具黃陂文化內涵”的公園——定遠公園內,可以看到黃陂“九佬十八匠”實景雕像。這些雕像情景再現,栩栩如生,置身其中,彷彿看見走南闖北討生計的黃陂匠人們爲生活爲妻兒辛苦勞作的背影。

如今,這些技藝中的一部分成爲了非遺,依然在黃陂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

定遠公園 | ©黃陂文旅

擁有近600年曆史的黃陂大餘灣古村,不僅保留着完整的明清時代古村形制和建築,村民至今保留着各種傳統技藝和生活方式,各種手工業非遺技藝依然可見,民間雕匠、畫匠、石匠、木匠遠近聞名,尤以窯匠居多,曾有“十漢四窯匠”之說。

如今,這裡製陶業仍十分發達,遠近百餘里還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蘭“川裡貨”的習慣。

大餘灣古村曬秋 | ©黃陂文旅

形成於明朝的泥人王村,是“黃陂泥塑”的發源地,有“泥塑之鄉”的美譽,根據傳說,歸元寺500金身羅漢就出於這裡的王氏父子之手。

如今,這裡仍然活躍着許多泥塑匠人,依舊可以在這個古老的村落看到“黃陂泥塑”的完整工藝過程,在黃陂泥塑民間藝術館,還能夠看到衆多精美絕倫、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

泥人王村的泥塑擺件 | ©黃陂文旅

除了傳承傳統技藝,黃陂匠人也在探索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許多傳統的匠人作坊改制成工廠,形成各類輕工業企業:祁家灣毛毯廠、城關絲毯廠、西陵食品廠、泥塑工藝廠等傳統技藝現代化改制而成的特色企業漸成氣候,木螺釘廠、自行車飛輪廠、棉織廠、羊毛衫廠等現代輕工業企業也嶄露頭角。

漢口北國際貿易城的建立,讓這些輕工業產品有更多的機會走向全國、全世界。這座貿易城是我國最先進的第四代專業批發市場的典型代表,包含十個專業批發市場,囊括幾乎市面上所有的輕工業品類。

每年的漢交會,是這裡的高光時刻,來自全球各地的採購商來這裡選貨,帶來天量訂單,這裡衆多遊藝項目也紛紛上線,迎接天南海北的商旅。

漢口北國際貿易城漢交會時曾開設的“致敬1980”街區 |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坐落在這裡的漢口商業博物館,則記錄了漢口開埠的商業史,也是黃陂匠人走向世界的見證。博物館二樓復刻了全盛時期的漢正街,將老字號的店鋪和繁榮街景,甚至包括商號的印章、賬務、非遺文化等等實景再現。

既是對過往的記錄和致敬,也寄託了黃陂匠人再創輝煌的願景。

黃陂在發揮輕工業優勢的同時,也在積蓄重工業的實力,新型高端製造業正成爲黃陂的“新名片”。

現在,這裡已經有千億級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羣,製造了武漢65%的地鐵車輛;首期投資就過百億的工業母機產業基地也拔地而起,將建成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母機生產中心;新能源產業集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臨空物流產業集羣也紛紛崛起。

木蘭故里,以全國百強工業縣域的全新姿態讓世人刮目相看。

黃陂宋家崗地鐵 | ©圖蟲:莫書杭

重工業的發展,爲黃陂的旅遊業帶來了夢幻魔力。山水風光之外,一系列科技含量極高、建設施工難度極大的大型文體項目正陸續交付,爲木蘭故里增添一抹硬核科技的夢幻亮色。

今年七月交付的盛世國際文體項目是目前湖北省最大的室內水上樂園,項目的主體結構跨度驚人(南北跨度220米,東西跨度97米,四周懸挑6.7米,網架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的高差達到24.2米),融合了22項高科技玩水設備,整體造型從南至北漸次升高,如行雲流水般優美流暢。

俯瞰黃陂 | ©黃陂文旅

坐落於灄水河畔的甘露山文創城,以冰雪綜合體爲核心,其中的甘露山國際滑雪場(雪世界項目)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雪道落差最高、滑道最長的室內滑雪場。

國慶期間這裡已開啓了造雪及測試環節,吸引了無數遊客的熱情追捧。滑雪場外,還可以在文創城體驗遊樂嘉年華、宋式水鎮商街,無論是想盡情玩樂還是靜心休憩,都能找到合適的去處。

甘露山文創城 | ©黃陂融媒

隨着這些文體項目的建成,未來的黃陂將有能力承辦國內外各類商業賽事、專業競技賽事和大衆水上、冰雪趣味類賽事等。

如今的木蘭故里不僅有山水風光、草原圍場,也吸引着想在水上和冰雪中一展身手、體驗速度與激情的熱血健兒們。未來,在木蘭故里見證來自全國、全球體育健兒們的颯爽英姿已經不再是夢,這個工業重鎮,正是當打之時。

編輯/Tasia

文/周承影

圖/見文中標註

社羣互動

《時尚旅遊》開社羣啦!

如果你也愛旅行、愛攝影、愛生活

快加入我們!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雲”遊世界~

還有不定期社羣專屬福利

速速來抱團兒吧↓

旅先森VX:LLxs0515

(添加時記得備註入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