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最成功的國際大片,至今值得回味

作者:Andrew Taylor

譯者:易二三

校對:Issac

來源:Collider(2022年6月27日)

在八九十年代嶄露頭角的導演中,吳宇森擁有一套最易被辨別的名片:燭光教堂裡的打戲,鴿子在槍林彈雨之間飛舞;主角們揮舞着雙槍在空中飛來飛去;當子彈穿過反派的衣服而爆炸時,他們的身體在慢動作鏡頭中扭曲着;彈夾從各種武器中彈出來的慢鏡頭;表演在精彩和過火之間遊刃有餘。

1997年,隨着大受歡迎的《變臉》的上映,西方觀衆終於認識了吳宇森,而且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當然大部分是好的方面。

《變臉》

吳宇森開始在西方擁有崇拜者主要歸功於1989年《喋血雙雄》的成功,這是自《龍爭虎鬥》以來在美國票房最高的香港電影,當然還有昆汀·塔倫蒂諾的推波助瀾,他正忙於將吳宇森和託尼·斯科特這樣的動作風格大師捧上神壇。

《喋血雙雄》

昆汀的處女作《落水狗》顯然受到了香港黑幫電影的影響,特別是林嶺東的《龍虎風雲》,該片由吳宇森的御用演員周潤發主演,其結尾是一場對峙。

《龍虎風雲》

《英雄本色2》則在一場大規模的槍戰中達到高潮,其中還加入了一些使用武士刀的打戲,西方影迷通過錄像帶大飽眼福,並發現這種傳統讓好萊塢看起來如兒戲一般。

《英雄本色2》

《喋血街頭》和《辣手神探》也同樣受歡迎,後者因其在醫院裡的超長槍戰戲而聞名,周潤發在混亂中還抱着一個嬰兒。

《辣手神探》

但《喋血雙雄》是吳宇森最喜歡的電影,講述了一名內疚的殺手(周潤發飾)和一個掙扎的警探(李修賢飾)在城市裡激戰的故事。這部電影聚集了影迷喜歡的一切元素:節奏緊湊的情節,漫長且刺激的動作場面,以及陷入戲劇性的愛恨漩渦中的主角們。

《喋血雙雄》

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吳宇森萬衆期待的美國之行只能說是喜憂參半。1993年的《終極標靶》是對《最危險的遊戲》(1932)的翻拍,由尚格·雲頓主演,包含了許多吳宇森式的畫面,包括以精湛的慢動作鏡頭呈現的子彈橫飛、火花四濺的畫面。

《終極標靶》

然而,由於電影公司爲獲得R級評級(限制級,17歲以下觀衆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而進行的干預以及劇本的薄弱,該片反響平平。

1996年的《斷箭》稍好一些(昆汀曾向約翰·特拉沃爾塔介紹過吳宇森的作品,影響了他參演的決定),有着精彩的表演和充滿男性荷爾蒙的情節。然而,由於其以沙漠爲背景,並且含有大量發生在火車上的動作戲,它並沒有讓吳宇森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斷箭》

吳宇森最好的香港電影已經是對好萊塢類型片的高度凝練,受到了布萊恩·德·帕爾馬的《疤面煞星》等作品的影響,而他初入好萊塢拍的這些電影自然相形見絀。在那麼一段時間裡,似乎很難拍出一部吳宇森式的美國電影。

《疤面煞星》

《變臉》終於讓吳宇森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其故事足夠宏大和瘋狂,足以追上他早期電影的水平。這部電影在吳宇森的幾部美國電影中也很顯眼,它最直接地挪用了香港電影及其文化,特別是他在《喋血雙雄》中累積的經驗。

在一次暗殺行動中,殺手凱斯·特洛伊(尼古拉斯·凱奇飾)意外地殺死了FBI特工肖恩·阿徹(約翰·特拉沃爾塔飾)的兒子。六年後,阿徹成功逮捕特洛伊歸案,後者在一場槍戰後陷入了昏迷。

《變臉》

同時,阿徹發現特洛伊在洛杉磯的某個地方埋下了炸彈,於是同意通過手術切下自己的臉,與特洛伊進行換臉。而當阿徹在監獄裡臥底時,特洛伊從昏迷中醒來,偷走了阿徹的臉。一場智慧與槍火的較量就此展開。

即使在崇尚高概念動作電影的90年代裡(凱奇本人蔘演的《勇闖奪命島》和《空中監獄》便是其中的經典代表),《變臉》的故事前提仍然是一個一目瞭然的賣點——一名FBI特工與殺害他兒子的殺手交換了身份。劇本幾乎沒有浪費什麼精力來解釋讓這種詭計得以發生的外科手術。

《變臉》

科爾姆·費奧瑞飾演的醫生告訴阿徹,臉部切除和替換使用的是「最先進的形態基因模板」,然後補充說,「在此之後,我們只需連接肌肉、淚腺和神經末梢。」多麼簡單!希·龐德飾演的特種部隊特工則在一旁說着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然後在昏迷的特洛伊的手臂上擰熄了一根菸,「放鬆,阿徹,他是個植物人。」

由此我們知道,他肯定會復活的。《變臉》很有可能是90年代最難以讓人完全信服的電影。然而,正是吳宇森的導演風格將瘋狂帶到了新的水平。

《變臉》

相比《終極標靶》的新奧爾良海灣和《斷箭》的荒漠,在辦公室、監獄和黑幫聚集地進行拍攝,似乎使得吳宇森更加自如。香港是一個島嶼城市,而洛杉磯在《變臉》中有效地替代了它,爲快艇追逐和機場槍戰提供了空間。

吳宇森的美學部分依賴於演員躲避碎片時的慢動作鏡頭——尤其是飛舞的玻璃和紙張,這在城市環境中最容易出現。故事前提的牽強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觀衆完全接受了換臉的騙局),而吳宇森則全力以赴地表現由此產生的破壞和暴力。

《變臉》

即使對當時的電影來說,《變臉》中死亡的人數也算是很高的。幾十名匪徒和FBI特工在最後的五方對峙中被撂倒,除了阿徹和特洛伊,每個人都中彈而亡。

《變臉》與《喋血雙雄》的相似性通過一警一匪的主角關係設定就能夠明確感知到。吳宇森從一開始就表明了這一點,《變臉》的開場參考了《喋血雙雄》中的狙擊步槍場景。凱奇甚至還留着和周潤發相似的假鬍子。吳宇森還給特洛伊準備了龍紋手槍、龍頭錢夾和存放毒品的雕花盒子,表現出對東方黑幫傳統的一些借鑑。

《變臉》

在《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飾演的殺手在一次行動中意外弄瞎了一位夜總會歌手的眼睛,悔恨不已,最終死於發生在天主教堂的一場槍戰,這是他的罪惡得到救贖的最佳地點。特洛伊也被應激創傷所困擾,儘管在第一場戲中,他對殺死阿徹的兒子表現出了震驚,但他是一個完全的精神變態者,無心懺悔。

在這個故事中,罪惡感通過特洛伊的不懈追逐轉移到了阿徹(他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他)身上。

《變臉》

阿徹和特洛伊對彼此身份控制的爭奪讓人想起《喋血雙雄》中周潤發和李修賢之間的較量,而且在這兩部電影中,優勢在兩人之間不斷交換。此外,在這兩部電影的關鍵時刻,他們都有近距離接觸,並把槍口對準對方的身體。

《變臉》的成功當然也要歸功於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兩位演員各自出色地扮演了壓抑的英雄和寡言的反派。這是自該片上映後多年來凱奇頗受好評的表演風格的縮影,儘管在這部電影中,特拉沃爾塔得到了更多的表現機會,鏡頭也相對更多。

《變臉》

劇本的荒誕性再次發揮了吳宇森的優勢,這根植於香港的動作片傳統——演員們往往大展身手,隨着故事的深入,把每一種情緒都放大在畫面上。《喋血雙雄》的基調是歌劇式的,在結尾,周潤發扮演的角色和他的情人(兩人現在都瞎了)在尋求最後的擁抱時向對方爬去。

《變臉》也在一個教堂裡達到了高潮,垂死的女人向錯誤的人請求保護她的兒子,家人被槍指着,還有發生在快艇上的決鬥。

《變臉》

兩部電影中的主角表面上的動機都是受到女性影響——阿徹試圖奪回他的妻子和女兒,周潤發飾演的角色希望保護被他誤傷的歌女——但顯然他們的關鍵利益都與宿敵有關。

吳宇森最成功的動作電影都是關於男人之間極具張力的關係,在槍支和暴力的雙重作用之下,帶有情色意味的潛臺詞似乎呼之欲出,儘管導演本人對此的意識並沒有那麼強烈。在這些影片中,暴力和施加暴力的手段無疑趨近於迷戀。

《變臉》

吳宇森對子彈撕裂物體的鏡頭、重新裝彈的鏡頭以及處於極端壓力下的身體情有獨鍾,這些都在《變臉》和《喋血雙雄》中得到了最清晰的表達。慢動作鏡頭徘徊在傷痕累累的受害者和暴力的作惡者之間,這表明動作片帶來的越軌快感達到了受虐的極致。

自《變臉》以來,可能還沒有一部主流的好萊塢娛樂片中有如此高的死於兇殺的人數(《絕地戰警2》可能是個例外)。吳宇森的下一部好萊塢電影是《碟中諜2》,獲得了更大的成功,但它之於吳宇森,就像《碟中諜》之於布萊恩·德·帕爾馬那樣。

《碟中諜2》

接下來是同樣由凱奇主演的《風語者》,和平淡的科幻片《記憶裂痕》,後者結束了吳宇森作爲好萊塢大導演的時期。吳宇森重返香港影壇,以《赤壁》和其他歷史題材的史詩片延續着他的成功。

《赤壁》

時隔25年,《變臉》似乎是唯一一次將吳宇森的標誌性風格真正融入美國大片的範例。這是一部趣味、格調和傻氣並存的電影。

如果說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整體作品只能算差強人意——十年來只有一部令人難忘的電影——那麼他令人驚歎的香港電影作品序列就值得任何喜歡《英雄本色2》或《喋血雙雄》這樣有着不同風格的動作電影的影迷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