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服氣!爲何中國不需發動任何戰爭,卻成世界一流經濟大國
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只用了七十多年,這個進步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躋身一流經濟強國,然而沒等國人響起歡呼聲,西方卻發出了“不服氣”的質疑聲。
西方人很納悶:爲什麼中國從建國以來從沒有主動發動戰爭,卻能夠成爲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呢?
其實,這些曾經能夠稱霸一方的西方國家,的確無法用他們固有的思維去理解我國的發展方式。
比如,曾經靠軍艦取得“海上霸主”稱呼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雖然國土面積只有9萬多和50多萬平方公里,從面積上算是小國。
但靠着海上擴張,在15世紀到17世紀期間,這兩個國家的勢力達到了一個頂峰。
他們的殖民地遍佈歐洲、非洲以及亞洲。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與這兩個國家相鄰的法國,在17世紀開始崛起。
拿破崙掌握大權之後,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擴張,接連征服有過羅馬帝國的意大利、通過哈布斯堡家族席捲歐洲的奧地利,以及由歷任法老開疆拓土的埃及等曾經無比強大的國家。
19世紀,法國效仿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了海外殖民,儘管如今這些殖民地已經有大部分宣佈獨立,但法國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地國家,沒有之一。
20世紀初期,英國靠着強大的海軍接連擊敗了其他海上爭霸的國家,一舉成爲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其總領土面積也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總範圍佔據了全球陸地的四分之一,成爲了人類歷史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當時“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也是不虛。
世界列強爭霸史的拐點,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曾經強大的國家,在戰爭中耗盡元氣,最終便宜了靠軍火起家,坐收漁利的美國。
至於美國的“世界霸主”成長史,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們使用的手段卻和葡萄牙、西班牙、法國以及英國如出一轍。
可以說,西方國家曾經和現在的強大,都是建立在炮火的硝煙和別人的鮮血上的輝煌。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這些強國纔對我國的強大感到“不服”。
因爲我國自從建國之後,從沒有主動發起過任何一場戰爭。
其實,我國也曾經是擁有強大武力的國家,東漢時曾經靠武力平定盤踞西域的匈奴、清朝時出兵蕩平準葛爾丹,元軍曾經踏遍亞歐大陸,讓那些西方國家瑟瑟發抖。
由此可見,我國並非沒有武力值。那麼,我國爲什麼會選擇和平發展這一條道路呢?
這個原因很簡單,歷史告訴我們,和平發展纔是最爲符合我國的道路。
其實,我國現在的和平發展,是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基因傳承的因素。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中“仁”和“信”佔有極大的比例,另外“誠”“和諧”也一直都是在各個朝代帝王擴張中的主旋律。
儘管在春秋時期曾經出現過七國紛爭、出現過武聖孫武,但“和合”纔是戰爭的最終目的。
無論在哪個朝代,中國人都不迷信武力,堅信“止戈爲武”,而且“國霸則必衰”,只有“尚和才能國強”,當初的絲綢之路如此,鄭和的寶船艦隊如此,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發展是爲了人民,人民在什麼時候最幸福?
答案很顯然,和平年代。
我國在建國之後,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艱難前行,但一直都沒有偏離和平發展的道路。
戰火帶來的後果,我們再清楚不過。
如果想要發展,和平纔是唯一的出路,我國就是通過和平發展躋身世界強國的最好樣板。
當然,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自然懂得和平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纔會試圖阻止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
因爲有戰火的地方就很難成爲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大量的資金也不得不從經濟轉向國防事業。
還是那一句話,我國不是沒有能力去打一場戰爭,也不是沒有能力去打贏一場戰爭,而是我們在保持基本的底線同時,避免發生戰爭。
我國現有的軍事能力是各國有目共睹的,能夠憑一枚東風31AG證明實力,同樣也能保持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走偏。
同時,我們也有信心帶領同樣有着共同理想的國家繼續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走下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纔是我們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