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千億!最“奇葩”養老院,專治年輕人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受:

最近,嘴上喊着“反捲”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很多人哪怕身在工位動彈不得,也會用工牌來默默反抗。

有的網紅店更是抓住了這股機遇,推出各種“離職套裝”,吸引不少人前來打卡。

打開小紅書,到處都是“阿勒泰”平替、“早日退休”,連雷軍都稱想去阿勒泰散班味。

畢竟,很多人已經受夠了班味和毫無盡頭的卷,有媒體報道,單休成爲很多公司招工的新標準,被一衆網友痛罵。

在“反捲”大勢下,年輕人又一個整活新賽道——青年養老院,在2024年徹底火了。

刀哥之前寫過年輕人愛去養老院,已經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如今沒想到年輕人進一步火上澆油,搞出青年養老院。

它在網上也火成了流量密碼。小紅書上相關的帖子點贊動輒過百上千,很多熱門評論不是諮詢怎麼自己開一家,就是如何報名參加。

突然爆火的青年養老院,到底藏着什麼玄機?

最奇葩的養老院:

45歲以上,沒打過工的都不要

養老院,如今隨機就能硬控一個年輕人。

不是希望自己變老,而是希望自己趕緊過上變老後的生活。

過去,很多年輕人去養老院總會有些尷尬,畢竟很多人不理解,一個好好的年輕人,爲何要混在一堆老年人之間像個異類?

而如今,這種尷尬大概率能破解了,青年養老院這個相當新潮的概念,讓年輕人有了更爲正當且坦蕩走進養老院的理由。

不僅年輕人可以光明正大進入,這種養老院還有個同樣光明正大的“潛規則”:只允許45歲以下的人加入。

雖然就這一點足以把很多想來的中年人逼瘋,但確實也把整個調性牢牢定下,那就是年輕。

而且青年養老院的玩法,也太懂年輕人。

一上來性價比直接拉滿,每個月只要1500元,也可以選擇按周入住或包年入住,周價格800元左右,年價格約1.5萬,比很多青旅還便宜。

有人會被便宜的價格勸退,甚至引起曾經住低端青旅的PTSD,然而青年養老院直接撕掉了很多便宜旅遊產品的刻板印象。

先說住,這些養老院通常設在風景宜人的地區,比如度假村、郊外森林等,主打一個哪裡景美往哪裡鑽。

因爲這些青年養老院多是30歲左右的人創立,也更懂年輕人喜歡什麼,改造咖啡廳、酒吧、民宿或農家樂,再掛上“青年養老院”的名號,吸引來的就是一批追求慢生活、尋求心靈放鬆或想要重新思考人生方向的年輕人。

再說吃,在青年養老院很自由,配備公共廚房,用戶想體驗動手樂趣可以自己買菜做飯,不願幹活也可以請人做飯,只要按照餐標支付餐費。

如果你沒錢?問題也不大,這種青年養老院還提供“義工換宿”服務,只要展示唱歌、畫畫、打掃、做飯等才藝,就能抵扣一定的住宿費用。

更關鍵的是,在這裡沒有996,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沒人要求你的生活作息,更沒人催婚催育。

聽起來是不是太烏托邦了?但現實證明,這種烏托邦就能讓年輕人上頭。

有的青年養老院還沒正式營業,訂單都已排到8月份,老闆透露,“每天加100多個好友,電話都打爆了”。

第一家店模式跑通以後很快席捲全國,北京、鄭州、雲南等地都出現了青年養老院,不少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入局。

因爲太過火爆,連明星都來打卡。青年+養老院,徹底在這個暑假火成了“上癮性”生意。

“最低生活標準,最高精神狀態”

過去,養老院裡老人才是C位,而年輕人想住養老院是有條件的,需要抽出時間陪陪老人,比如一個月服務30個小時就能免費住,聽起來還不錯,其實等於變相干義工。

但現在,年輕人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反而成爲被服務的主角。

很多人一來住就是好幾個月,有人去森林禪坐,有人去釣魚,主打一個返璞歸真,有參加過的人直呼體驗奇妙,在這裡沒人在乎你的收入、社會地位,第一次產生家的感覺。

因爲太過奇葩,還被很多外國媒體當成噱頭報道,連很多日本人都相當眼饞,希望自己國家能引進。

除了把年輕人當成C位,青年養老院更重要的兩個反套路,纔是爆火的關鍵。

第一,是反人性。

青年養老院聽起來像是躺平擺爛,但實際體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輕鬆,甚至還有點“反人性”。

它們一般會開在較爲偏僻的地方,交通並不便利,很多年輕人最愛的外賣不能點,有的網絡也不好,連短視頻都很難刷。

甚至連年輕人看重的私密性都不會保證,因爲房間類型多爲多人間牀位,共享浴室和公共空間,爲的就是讓年輕人彼此交流,提高認知和眼界。

活動設施也並非完全可以擺爛的網吧、酒吧等,而是更注重個人提升的活動,如冥想空間、農場體驗區、工作坊區域、讀書區等,甚至還要求關掉手機,目的就是讓人在完全輕鬆的環境中充實自己。

有老闆曾分享自己爲何非要跟人性“逆着來”的原因,30多歲迷茫的人太多,被房貸車貸壓垮,他曾經也是其中之一,就想暫時尋找一個可以放慢節奏、放鬆心情的庇護所。

這也是爲何青年養老院相當反骨,只招上過班的,因爲只有打工人才更懂休息的重要性。

第二,是反行業傳統。

過去的養老院更像是醫院+宿舍的結合體,而新一代的青年養老院直接重新定義:

一個養老院=咖啡廳+書店+健身房+民宿+農家樂。

聽起來是養老院,其實跟養老沒有一點關係。

在青年養老院,甚至沒有醫療基礎設施,也不配備醫生、護工等各種專業人員,沒有任何現實的養老服務。

而青年養老院鼓勵的活動,也徹底顛覆行業常規,如喝咖啡、聊天、種地、曬太陽、學習新技能像打八段錦、禪坐,以及參與農活等,幾天行程滿滿當當,乍一看還以爲是報了什麼旅行團。

如此一來,來的人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從事自由職業的攝影師、藝術家、作家、導遊等,他們平時有工作,來養老院是忙裡偷閒,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還有一類是有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年輕人,在工作、生活、家庭、情感方面遇到瓶頸,要時間調整狀態,再回歸正軌。

與其說是養老院,不如更像一個休閒度假、文化交流和社會互動的新型社交平臺。

青年養老院雖是風口,

但也不能“誤入歧途”

這些年,精神療愈肉眼可見成爲大金礦。

越來越多被生活和職場毒打的年輕人尋求治癒精神狀態,也冒出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生意。

各大城市裡涌現“睡眠館”,年輕人組團只爲睡上一場好覺;有的95後興起“抱樹療愈”,“比抱男朋友更爽”。

要說最離譜的,還是某電商平臺“愛因斯坦的腦子”熱銷6萬份,賣腦子的商家還不止一個。

療愈經濟的確很有吸金能力,全球健康研究所2023年的報告顯示,中國的“精神康養”市場規模約爲1399億,包含冥想、正念、睡眠健康等多個領域。

藉助各種產品與服務落地,療愈的商業想象空間正在向更深層次、更細化場景挖掘。

青年養老院顯然就是其中一種,西雙版納,鄭州、重慶、合肥等城市也陸續出現了多家青年養老院,現實也很成功,很多大型企業都看到前景,希望將鄉村振興項目與青年養老院的思路相結合,打造鄉村振興新的產業。

不過刀哥想說,青年養老院雖是大風口,但也不可“誤入歧途”。

首先,開一家青年養老院,未必等於賺大錢。

曾有老闆苦口婆心地勸告,如果想賺大錢的謹慎入局。如今青年養老院雖然火爆出圈,但仔細算下來,光是房租及裝修成本就要大幾百萬,想要短期回本幾乎不可能,而且限於行業規模,甚至還有很多人沒聽過,能否長紅也是個未知數。

另外,一個新風口火了,也有不少渾水摸魚的人出現,搞出各種加盟等付費模式賺快錢,難免會讓這個行業口碑受影響。

其次,跟其他“青年”解壓生意比,青年養老院在賺錢能力上就更不吃香了。

如今盯上年輕人的生意很多,青年茶館、普拉提甚至“穀子店”,投入產出比更高,一個成本幾塊錢的穀子、桌遊卡牌能動輒賣到幾十上百。

尤其是更垂直的療愈師行業,一個小時收費500,從業者動輒“月入3萬、10萬”,顯然都比重資產還走性價比路線的青年養老院更討巧,甚至更容易活下去。

而且,青年養老院這一新興賽道也更缺乏明確行業規範和政策支持,想不成爲曇花一現,顯然還需要自己人更精細的運營與創新。

不過換個角度想,青年養老院的火就算過去,只要最核心的情緒價值給到位,處處都可以是青年養老院。

比如市面上療愈產品遍地開花,可以說旅遊更有優勢也更主流。曾有專家表示,“療愈+旅遊”具有療愈安撫、創傷干預、關係修復三大核心作用。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比如欣賞美麗的風景、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都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得平靜,瞬間釋放壓力。

這兩年,一些旅遊公司還會順勢而爲,推出定製化療愈旅遊服務,允許遊客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安排,選擇不同的旅遊路線和活動的“療愈旅遊”,又何嘗不是青年養老院的變種。

就像被嘲躺平的“早日退休”背後,更重要的是當代人的情緒和信念需要被重視與關注。

正如人民網所說:

“短時期的壓力得到釋放之後,仍將回歸正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