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區塊鏈技術,踏上可信“雙碳”之路
(原標題:攜手區塊鏈技術,踏上可信“雙碳”之路)
今年7月,雙碳領域熱鬧非凡。
7月10日至16日是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週,12日拉開了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爲主題的“全國低碳日”活動序幕,16日正式迎來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兩週年的紀念日。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公開的最新數據,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約2.4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爲110.3億元。
儘管碳交易規模創出歷史新高,但當前碳配額由國家統一免費發放,存在碳資產定價、交易不夠市場化的質疑,從而對碳市場進一步擴容造成困擾。事實上,碳配額交易市場只是碳資產運營當中的一小部分,未來需將碳排放資產、碳匯項目乃至數字資產流通進一步結合起來,纔可以打開碳排放和數字經濟深度複合發展的廣闊市場。
而自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戰略以來,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部門、企業和專家,踏上了一條可信“雙碳”之路,探索如何將區塊鏈數據可溯源、不可篡改的天賦異稟應用到解決碳排放數據可信度上來,並進一步使碳交易市場化運作釋放出更大潛力。
區塊鏈技術,邁出碳覈查第一步
7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公開徵求〈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這預示着時隔六年之久,我國有望重啓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審批。
徵求意見稿“第三章”特別提到減排量覈查的有關實施要求,例如,“項目業主應當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日常監測,確保項目減排量數據可測量、可追溯、可覈查。鼓勵項目業主採用信息化、智能化措施加強數據管理。”
碳排放數據覈查覈算正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雙碳治理的最早探索形式。隨着雙碳戰略落地實施三年,有越來越多行業被納入碳覈查範圍,然而如何確保企業碳排數據的連續性和真實性卻一直困擾着碳覈查覈算工作的開展,甚至一些第三方覈查機構被曝出和控排企業存在違規交易、弄虛作假行爲。
在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計量覈查方面,國家明確肯定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重要性。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明確提到,“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的數字監測、報告、覈查流程,支撐監測數據質量不斷提升。”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雙碳數智化解決方案,可以實現關鍵過程上鍊存證,防止碳排數據被篡改,因此可以解決第三方覈查覈算的數據來源真實性和報告權威性的問題,滿足政府考覈要求,搭建可靠可信的碳監管環境。
在微衆區塊鏈聯合金鍊盟、FISCO BCOS開源社區推出的“鏈築可持續”2023ESG系列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技術總監、區塊鏈首席專家董寧表示,基於區塊鏈系統監管下形成的碳排放MRV“採集-覈算-報告-覈查”環節,是解決後續其他雙碳治理業務的“牛鼻子”。
近年來,中國信通院的專家團隊也在積極部署基於區塊鏈的可信雙碳數字平臺架構。信通院區塊鏈工程師、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開源組組長程陽預測:“區塊鏈在雙碳場景中的核心爆發力和巨大潛力將是智能合約。”
程陽表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可信雙碳基礎設施,主要服務於三大類碳場景,一是覈查覈算確定碳數據真實來源,並通過智能合約對計量規則、碳排放因子方面進行規則處理;二是賦能交易和金融服務,可以基於區塊鏈底層設計碳排放權和相關碳資產的金融屬性產品;三是國家監管,利用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的屬性加強對碳交易市場的監管,規範碳市場秩序。
搭載可信基礎設施,踏上“碳資產運營”路
除了解決碳數據可信度問題,可信“雙碳”之路更廣長遠的目標在於碳資產運營,衍生出綠色供應鏈項目,對產品碳足跡進行管理以及碳資產運營等上下游業務。
然而,當前雙碳工作更多是被企業當成管理工具,從市場化角度來看,如何做好碳資產運營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除了發展漸趨成熟的碳配額交易市場之外,未來需將碳排放資產、碳匯項目乃至數字資產流通進一步結合起來,纔可以打開碳排放和數字經濟深度複合發展的廣闊市場。
總體而言,區塊鏈技術除了在碳排數據可信採集和碳排數據可信存儲之外,還在碳排數據可信共享等方面賦能企業做好碳資產運營工作。程陽分析稱,在企業內部碳排管理、機構之間碳排交易、碳排跨境貿易與國際合作等方面,區塊鏈可以實現雙碳治理降本增效。
“在企業決策方面,通過區塊鏈實現碳排數據可信採集和鏈上可信存儲,可以將碳數據呈現給企業的管理團隊,在碳計量、碳覈算等業務上形成雙碳管理決策。在機構交易之間,區塊鏈可以將碳排放市場的不同交易主體打通,例如碳排企業、金融機構、監管機構、覈查機構等,形成高效交易,實現碳排放數據共享、發揮碳排放數據在碳覈查、碳金融、碳減排等方面的價值。”
董寧分析稱,在碳交易市場中,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其實是碳資產裡面包含了哪些具體內容,區塊鏈除了具有存證功能,本身還是多方共識機制,既能達成數據一致,又能形成數據共享,可以讓大家都瞭解到碳資產形成的來龍去脈、具體內容,從而更高效地帶動買家和賣家撮合交易。同時,基於區塊鍊形成大量鏈上數據,這些碳排放數據要素在逐漸形成新的資產類型——數據要素,數據要素資產的前景不容忽視,關於數據要素資產的金融定價和合規交易機制正在逐步完善過程中。
從碳匯到減排,區塊鏈交出優異成績單
近幾年,區塊鏈技術在碳匯、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應用不斷交出優異成績單。
從內蒙古包頭市推進國家林草碳匯試點示範,到雲南省在盈江縣發佈首張林業碳票,再到四川省巴中市建成第一個市級生態產品價值自動覈算體系......這些亮眼成績見證了廈門哈希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爲碳匯所做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在協助包頭市碳中和體系建設過程中,哈希科技基於微衆銀行牽頭研發的國產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FISCO BCOS,開發運行“包頭林草市域碳中和體系建設中包頭林草碳匯認定流轉平臺、低碳鹿城碳普惠平臺”,從林地確權、到碳匯開發、認證、流轉、對接金融服務等全業務流程上鍊,爲全市林草碳匯各項工作提供全過程數字化服務。
哈希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林濱表示,林業碳匯認證需要多部門協作,只有碳數據權屬清晰、無糾紛,實現源頭數據可信,才能爲後續的碳匯業務提供有效支撐。利用區塊鏈建立林業碳匯一本帳,可以解決地方開發協作難和碳匯審查認證難的問題,通過前端數據可信保證碳匯流轉交易中的價值傳遞。
通過搭建區塊鏈可信基礎設施,哈希科技成功助力包頭市簽發了首支15萬噸減排量的“包頭林草(數字)碳票”,且已有20家企業簽訂了碳票認購協議,還探索了碳匯金融保險業務,包頭市與銀行保險機構合作發放兩筆共計2100萬元的碳匯權質押貸款,成功辦理全國首單“草原碳匯遙感指數保險”業務。
在節能減排方面,建築樓宇場景市場空間廣闊成爲商機共識。當前,既有建築運行階段排放總量佔全國建築碳排放比重達到21.9%,因此如何聚焦建築能源消費端以此提升既有建築節能率成爲很多業主的需求。
在爲業主提供節能方案過程中,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意識到,由於建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數據的收集、儲存、加工、處理及應用嘗試均在軟件平臺層完成,再下發至現場控制器執行自控節能動作,很多業主都非常關注平臺層數據的準確性問題,也擔心數據存在被篡改風險。鑑於此,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採用區塊鏈底層FISCO BCOS,將數據來源的底層傳感器設備身份進行上鍊存證,通過底層硬件採集相應的傳感器數據進入軟件平臺,解決數據可信問題。
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人工環控中心負責人、觀築數科副總經理王曦表示:“企業需要向碳核單位做節能減排的申報和認定,區塊鏈可以支持可信碳數據的認定,識別是否存在碳數據造假。我們爲業主提供的建築節能方案將相關碳排放數據上鍊,解決了業主、平臺與碳核單位之間的信任機制問題。”
同時,鑑於針對建築類的CCER方法學較少的現狀,區塊鏈技術還能讓第三方機構以更快速、更低成本的方式做覈查,極大縮短CCER項目開發週期,從而讓建築企業在雙碳路上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