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發力競逐未來產業賽道
數字經濟時代,未來產業的發展已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近年來,國家級經開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佈局未來產業賽道,打開了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和新思路。
未來產業引領着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爲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和新動能。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製造業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着嚴峻挑戰,通過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打開經濟增長新通道,既是把握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部署,也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的必然選擇。
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需要破除慣性思維,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發展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統一。對於國家級經開區來說,競逐未來產業賽道,需要在產業技術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配套政策上系統發力。
在產業技術政策方面,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算力算法、6G、深海空天、合成材料、低碳環保等前沿技術的基礎性創新和應用,大力推動未來產業研究院、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公共創新平臺的建設,爲各類創新主體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軟件與硬件支撐,爲技術創新提供載體。充分挖掘前沿產業發展、消費升級、城市精細化治理等需求,爲未來產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提供應用場景,產學研用結合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落地。
在產業組織政策方面,大力推進未來產業集羣化發展,充分運用國家級經開區以及各種功能區的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未來產業集羣。合理佈局生產研發網絡和要素供給網絡,促進大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的協同,加快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一體化攻關機制,縮短創新週期,提高創新成果轉化效率。
在產業配套政策方面,爲未來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研發資源聚集,爲高層次創新人才提供宜居宜業的便利條件。鼓勵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本向未來產業傾斜,建立未來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爲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藍慶新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規則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