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戰友叫陣 當家方知持家難

兩岸關係始終是民進黨罩門,重返執政後面對停滯、冷和狀態,爲避免徒增困擾,選擇擱置監督條例,是現階段「能做不能說」的折衷辦法,印證了當家方知持家難。只是,隨着國民黨搶先排審,昔日「反服貿」戰友上街叫陣,民進黨政府若不願開誠佈公社會溝通,坦承政府面臨的難題,那麼,以拖待變的結果,恐將惹來打假球的質疑。

民進黨的窘境其來有自。立法院本會期初,藍綠兩位內政委員會召委曾銘宗姚文智,以朝野和諧、興利法案優先爲由,打破慣例,不各自認領部會,同意法案可輪流排審,孰料被國民黨反將一軍。

回顧本屆前兩會期,不論是陳其邁趙天麟,都堅持把監督條例列爲民進黨主審之法案,就是不要碰這塊燙手山芋,監督條例也才能維持「零審查紀錄;不少綠委私下戲稱,監督條例只是優先法案的「招牌」。

如今,國民黨主動排審,政治操作意味不言自明,就是要看綠營進退失據的好戲。但民進黨身爲執政黨無法迴避,即便內心有千百個不願意,仍得硬着頭皮上戰場

昨天是太陽學運3週年,公民團體對民進黨已耐心盡失,再度走上街頭喊話,要民進黨給答案,2017年監督條例一定要過,否則2018年、2020年大選要拒投民進黨,「當掉蔡英文」。

顯然,如果蔡英文政府無法妥適拆彈,這不單只是違背選前承諾、政見跳票,更將重挫民進黨與民團之間的信任;屆時,一旦失去民間支持,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勢必讓更多改革窒礙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