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縣區財政局長沒人願意幹

上月底,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併發布了一份審計報告,提到66個縣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償還政府債務、用於基層“三支”等支出。

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不論是自媒體還是官媒,都一副憤慨的模樣。畢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彼時也寫了一篇批判文章,熱血上頭,罵得很兇。當冷靜下來想想,這事其實沒那麼簡單。

從報告,這次就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使用情況接受審計的縣有159個,而其中挪用的有66個,佔比41.51%。

這個比例可謂相當高了。可以說,這已經不是極個別問題了,而是普遍現象。要知道,全國有2843個縣級行政單位,而這159個接受審計的只是其中的0.06%還不到。

當然,有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下達的縣級行政單位沒有那麼多,因爲其下轄的區域首先要有農村地區。但若以41.51%的比例去乘以有相關資金下達縣數,得出來的數字也是觸目驚心的。

從洶涌的輿論態勢,就已經可以看出如此操作的嚴重後果。但凡問題暴露,“烏紗帽”保不保得住還兩說呢,單是處分就吃不了兜着走,何況還有步調一致的強大民意,能交代得了嗎?

既然如此,爲何這66個縣的有關領導還冒着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還是腦子一時糊塗爲了政績賭一把?或者是腦子不清楚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其實都不是。

像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這要“殺頭”或者說“捅破天”的大事,那可不是某個科級幹部就敢幹的,起碼得是縣處級及以上;也不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敢幹的,大概率是集體研究加一把手拍板的結果。

另一方面,我們國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而一流的人才首先和主要在政界。

那些在縣區擔任重要或主要領導的幹部,不敢說百分百都是能力超羣、思維超前、眼光超遠,那起碼得有個十之八九。

在這個意義上,如前所述,像這麼大的事,66個精明的縣區領導們寧可冒着斷送政治生命的風險,仍頂風作案的原因只有一個了,那就是救急。

具體來說,那就是兜裡沒錢,財政資金已經捉襟見肘,而如指出的政府債務、基層“三支”等支出已經到了火燒眉毛而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所以,哪怕明知不可爲,也不得不爲之了。先把已經到賬的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拿出來救急,先度過眼前的難關再說,至於這塊要用錢的時候再想辦法吧。

真是沒別的辦法,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了。以前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財政充裕。現在大的經濟面不好了,作爲有下轄着農村地區縣,相比那些發達縣必定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其實,對於這種挪用行爲,責任縣的上一級甚至上兩級大概率也是默認的,但是也是說好,出了事你們自己負責。

因此,像這種不發達縣的現任領導也是啞巴吃黃連的,沒趕上好時候,還要給前任擦屁股。像債務問題,大都是前些年形勢好的時候欠下的,而政績卻已經讓他們撈走了,要麼高升要麼進去,哪個你都追究不了。

因此,要把板子都打在現任身上,或者把黑鍋都甩給他們,雖然看似沒毛病,畢竟決策是他們作出來的,但是肯定是不公平的。

這樣的局面下,也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縣區的財政局長沒人願意幹了。這不是推測,這是事實。

現在不發達縣區財政局長不像以前財大氣粗了,走哪都有財神爺的高帽戴。現在的他們,就跟中年男人一樣,睜開眼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能依靠的人

——睜開眼都是找他要錢的人,包括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包括同級其他單位下級單位,閉上眼都是如何搞到錢、先付哪筆錢、先付誰的錢。

像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這件事,雖然是領導決策的,他們也跑不了,但財政局長也脫不了干係,因爲作爲具體執行落實的人,哪怕提出了反對意見,哪怕巧舌如簧,但畢竟最終執行了,責任還真跑不了。

並且,問題指出來,財政局長還得承擔整改責任。在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情況下,也就只有拆東補西這招。

但這又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把其他資金挪過來補上,其他資金再被審計出來問題,財政局長又得被處分一次?

退一步講,處分也就罷了,處分要是能把錢的問題解決了也行啊,問題是現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所以說,財政局長這個位子,誰愛幹誰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