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于波爾圖的拱橋
埃菲爾不僅僅是鐵塔
波爾圖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北300公里。葡萄牙國名與葡萄無關,更與葡萄發芽無關(傳說慈禧聽到葡萄牙國名時說“我只知道都是豆子花生會發芽,從不知道葡萄也會發芽”)。葡萄牙國名源於波爾圖的城市名,波爾圖早期曾作爲葡萄牙的首都。波爾圖原名波爾圖加列(Portvgal),爲“不凍港”的意思。1143年,葡王阿豐泰·恩裡克定都於此,後來波爾圖加列改名爲波爾圖。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當地中國人按粵語將Portvgal譯成“葡萄牙”。
波爾圖老城沿山勢而建,以杜羅河右岸爲主。杜羅河穿過城市後進入大海。波爾圖14世紀就已成爲繁榮的港口城市。城內街巷密佈,狹窄陡峻,蜿蜒曲折。18世紀中葉修建的76m高的鐘樓,鶴立雞羣,成爲老城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是早期海上導航的陸標。
圖1 波爾圖老城
波爾圖老城景色優美,歷史悠久,建築遺產豐富,既有帶着羅馬風格唱詩班的大教堂、新古典主義的證券交易所,也有典型的葡萄牙紐曼爾式聖克拉拉教堂,還有經典的路易一世大橋。1996年,波爾圖歷史中心、路易一世大橋和皮拉爾山修道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杜羅河兩岸地勢陡峭,水深流急,又有通航需要,需要較大跨度的橋樑跨越。歷史較久的有瑪利亞(Maria)橋(圖2)和路易一世(Luiz I)大橋(圖3)。前者爲跨徑160.13m的鐵路橋,它是一座二鉸拱,建於1877年,現已基本不用。後者於1886年建成,具有雙層橋面,下層橋面由四根吊杆與主拱相聯。主拱的跨徑爲172.5m(566英尺),拱肋高度從拱腳的16.7m漸變到拱頂爲7.1m,仍在使用,上層還通電車,近年大橋剛進行了維修。
瑪利亞(Maria)橋和路易一世(Luiz I)大橋都是用鍛鐵建造的,修建者分別是埃菲爾和他的學生。從拱上立柱和主拱的桁架構造,不難發現埃菲爾鐵塔的形制。人們也將鍛鐵拱稱爲“埃菲爾拱”。據說,埃菲爾在臨終前遺憾地說,由於鐵塔太出名了,以至於人們忘記了他是一名橋樑工程師。是啊,埃菲爾不僅僅是鐵塔。
圖2 瑪利亞橋
醇馥幽鬱的杜羅河沿岸——酒香橋美
杜羅河(葡萄牙語Rio Douro,西班牙語Río Duero) 發源於西班牙東北部伊貝里卡山脈中烏爾維翁山,向西穿過卡斯梯林桌狀地,多峽谷急流,下游在葡萄牙的波爾圖注入大西洋,全長770 km(如從支流皮蘇韋爾加河計,長895km)。橫貫西班牙和葡萄牙。支流都來自北部潮溼區,有埃斯拉河等。南部支流較次要。流域面積79,096平方公里。通航里程約200公里。
杜羅河沿岸地區由於瑪勞山的原因,免受大西洋氣候的影響,冬冷夏熱,從西到東降雨逐漸減少,尤其利於葡萄成熟。據說14、15世紀,英國人因英法戰爭希望能找到新的葡萄酒,不再依賴從法國的大量進口。他們發現杜羅河地區適於葡萄的種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產出了高品質的葡萄,並將其釀成美酒。當時中國人將Portvgal譯成“葡萄牙”,可能同時考慮了發音和該國盛產葡萄、葡萄酒的因素。
由於波爾圖是杜羅河地區最大的城市,手工業與商業發達。它又是杜羅河的入海口,無論是葡萄從產區運來,還是葡萄酒從這裡運出去,運輸條件都極爲便利。因此,波爾圖的釀酒業也就興旺發達起來,直至今天,其中有一種酒名叫“波特酒”的,爲大家所熟知。
巨大的酒窖在杜羅河畔綿延數裡,它們也在世界文化遺產所劃定的區域之內。許多酒窖不是酒廠,因爲葡萄酒的釀造、蒸餾是由特茹河上游的大小作坊完成的。酒到這裡後經調酒師品味、鑑定,再與前期老酒調配之後釀成當年的產品,再經貯存而成。這裡所說的酒窖,並非挖地數米,而是平地築起的藏酒倉庫,酒窖常年開放供人蔘觀選購。
與酒窖相映襯的是杜羅河中大量的“酒船”。它們均爲有着傳統獨特造型的黃色木船,既有實際用途,也構成該城的一幅經典畫面。燦爛的陽光下,古老的路易一世大橋旁,成羣結隊的酒船,滿載着盛裝有美味葡萄酒的木桶,運往世界各地,這是你到該地不容錯過的風景(圖3)。最好你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邀上三五好友,坐在杜羅河邊,要上一瓶上好的陳年葡萄酒,望着不遠處的路易一世大橋,慢慢地品味。啊,酒真香、橋真美、生活真美好。
圖3 路易一世大橋
因地制“橋” 融情於景
隨着城市的發展,杜羅河上修建的橋樑在不斷地增多,坐船觀賞美景也成爲波爾圖旅遊的保留項目。對於橋樑工作者,更是一個必選的項目。
遊船就在路易一世大橋附近,逆流而上,首先遇到的是Infante D. Henrique橋(圖4)。它建成於2002年,以一主跨280m直接跨越杜羅河。該橋位於路易一世大橋和瑪利亞橋之間,同爲拱橋,與兩座經典的拱橋相呼應。但同時,它爲混凝土坦拱,跨徑達到了280m,而矢跨比僅爲1/11,拱圈高度僅爲1.5m,其結構輕巧纖細,具有良好的視覺感受,反映了現代橋樑建築的發展趨勢。
圖4 Infante D. Henrique橋
這之後,河流兩岸地勢趨緩,又有支流匯入,所建的兩座橋樑均採用了樑式橋(圖5、圖6),均爲連續剛構橋,造型輕巧簡潔。
圖5
圖6
此後,遊船掉轉船頭,順流而下,重賞了這些橋和路易一世大橋後,向入海口駛去。展現在你的眼前的是阿拉比迪(Arrabida)橋。該橋建於1963年,主跨270m,爲當時世界上跨徑最大的混凝土拱橋,該橋設計技術高超,造型簡潔(圖7)。空中俯瞰,它與周圍環境極爲協調。
圖7 阿拉比迪橋
杜羅河的入河口處,即使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也常常起霧,使沿岸的風景有了仙境般的感覺,也使阿拉比迪罩上神秘的面紗。於是,你只好再次光臨,並乞求好運,以一睹其揭開面紗後的尊容。
爲世界拱橋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筆者三次訪問過波爾圖,每次都與國際拱橋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s,簡稱iCAB)有關。第一次是2004年,參加完大會,我們順訪了葡萄牙,這個城市的橋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可惜當時路易一世橋正在維修(圖8)。
圖8 維修中的路易一世橋
三年後的2007年,第五屆國際拱橋大會在葡萄牙的馬德拉羣島中的主島馬德拉島(madeira)召開。該島有“大西洋明珠”之美譽,位於非洲西海岸外,是著名的旅遊和度假地。該島位於里斯本西南約1000km,一般需要從葡萄牙本土轉機,所以我們又一次順訪了波爾圖。
在這屆大會上,福州成功申辦了第六屆(2010年)的會議。第五屆國際拱橋大會的大會主席Paulo Lourenco評價說:“中國有着豐富的拱橋資源,中國的學者爲拱橋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這一次大會選擇在中國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
第六屆國際拱橋大會於2010年10月11日至13日在福州順利召開,是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地點舉辦。
2019年,每三年一屆的國際拱橋大會再一次來到了葡萄牙的波爾圖。於是,我又一次來到了波爾圖。黃昏中、夕陽下,我又一次欣賞了衆多漂亮的杜羅河上的橋,尤其是波爾圖的拱橋。
中國的拱橋建設歷史悠久,技術不斷髮展,成就突出。但長期以來,外界瞭解不多。據瞭解,在第1、2屆國際拱橋大會上,我國參加的人數較少,從2001年在巴黎召開的第3屆開始,我國纔有較多工程師與學者參加。之後,國外同行對我國的拱橋應用與研究成果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和認可。同時,中國學者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參加,也使以既有拱橋爲主的大會,增加了新技術、新建設的內容,爲這一古老橋型不斷創新,提供了中國經驗與技術。
本文刊載 / 《橋樑》雜誌
2023年 第4期 總第114期
作者 / 陳寶春
作者單位 /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編輯 / 陳晨
美編 / 趙雯
責編 / 裴小吟
審校 / 李天穎 裴小吟 廖玲
聯繫人:李天穎
聯繫郵箱:xmt@bridgecn.org
聯繫電話:13552183635
稿件投遞
聯繫人:裴小吟
聯繫郵箱:xmt@bridgecn.org
聯繫電話:13264041120
聯繫人:黎伯陽
聯繫郵箱:xmt@bridgecn.org
聯繫電話:010-64282959-503
聯繫人:穆玉
聯繫郵箱:xmt@bridgecn.org
聯繫電話:18910480043
喜歡請轉發吧!
原創稿件,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