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保護大連濱海潮間帶的天然牡蠣礁

(中國時事新聞網大連中心主任張添強 通訊員海岱)

2024年10月3日下午一點半到四點半,在大連南部海域小付家莊附近海域,來自大連海岱生態文化傳播工作室和大連慈善義工機場街道義工站陽光少年團的50餘名志願者和義工們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濱海溼地潮間帶的海洋公益科普行動。

此次行動,繼續以《牡蠣礁生態系統的“紅綠藍”交響樂》爲框架,彰顯“紅色愛國,綠色生態,藍色信念”的行動準則,將牡蠣礁保護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助力“美麗中國”的濱海溼地保護。

在科普內容上,任增穎結合大連浪漫之都的特色,講述遷徙鳥類黑臉琵鷺、黃嘴白鷺、老鐵山猛禽等等,瀕危海洋哺乳動物西太平洋斑海豹、東亞江豚,南部海洋藻類等等常識,重點講述保護大連牡蠣礁的重要性。

整體行程安排,緊扣“走進深藍深綠”,帶領大家從濱海潮間帶觀察牡蠣礁及周邊地貌特徵,到進入到退潮之後的潮間帶裡探秘海洋百科,發現不一樣的以富集貽貝爲主的生物礁區和海藻富集地帶,體驗近距離觀察海洋生物的樂趣。

“知行合一”是有效提高大衆對牡蠣礁生態系統認知的過程。在退潮中的海蝕平臺上開展現場的科普活動,通過展板講解、提問比賽、頒發證書等環節,加深對此行的重要性認知。在潮間帶中,大家共同合唱了《大海啊,故鄉》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抒發對海洋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在中國的典型濱海溼地類型中,強調了濱海溼地生態系統是一個高度動態和複雜的生態系統。牡蠣礁生態系統,目前仍然在紅樹林、珊瑚礁、海草牀的盛名掩蓋之下,顯得比較寂寥,公衆認知度較低。

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於遼東半島最南端,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公園由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組成。作爲國家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任務,是要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利用的區域。

根據知名環保志願者任增穎自2018年5月開始至今,反覆上百次在此片區域的海岸帶進行生態保護現場跟蹤調查,發現位於大連濱海地質公園裡的天然牡蠣礁生態系統可圈可點。其主要的的生態服務功能在於能爲衆多的海洋生物提供棲身之所,而且還能保護海岸線免受侵蝕,減輕海洋災害損失,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自2023年7月開始,任增穎決定以大連濱海溼地牡蠣礁生態系統保護爲己任,到2024年9月底,她陸續組織協調了數十場場海洋公益科普活動,先後組織了累計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次的公益活動,做了大量的自然保護地內的濱海溼地生態保護相關知識的普及和推廣,對天然牡蠣礁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做了相關的現場調研及宣傳、科普活動。

對於斑海豹保護這個議題,任增穎始終堅持從青少年科普開始。2024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此次活動,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斑海豹的喜愛。

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全民參與。親海有限度,人與自然才能更和諧。“珍愛溼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提升市民的海洋生態文明意識是帶動大衆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途徑。

浪漫大連的海蠣子們,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讓我們共同來保護天然牡蠣礁生態系統吧!

【未經作者授權,轉載與搬運文圖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