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突然燒不退 當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恐致冠狀動脈瘤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提醒,家中幼兒發燒不斷、皮膚陸續出現紅斑、紅疹、腫脹、脫皮等症狀,即使溫度稍退仍不要掉以輕心,小心可能是非典型川崎氏症。(圖/榮新診所提供)
家有小小孩的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突然發燒,除了擔心新冠肺炎疫情之外,更憂心是否染上棘手的疾病。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醫師指出,日前就曾收治一名6歲小妹妹,因爲持續發燒又有地圖舌、手掌紅腫等症狀,一度擔心染疫。經過多方檢驗並持續觀察病徵後,才確診爲「非典型川崎氏症」,所幸及早發現診治,避免留下心血管受損的後遺症。
●川崎氏症5大症狀 家長鬚留意
潘俊伸醫師表示,典型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之嬰幼兒,2歲以下更佔了一半。目前川崎氏症的診斷仍靠臨牀症狀,除了超過5天的高燒外,另有5個典型診斷要件,至少要出現4項:
1.嘴脣乾裂、出現紅斑、草莓舌、口腔及咽部發紅充血;
2.雙側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
3.皮疹: 包括斑丘疹、瀰漫性紅皮病、或多型性紅疹;
4.急性期手腳出現紅腫,且或在亞急性期出現四肢指(趾)甲末端脫皮;
5.頸部淋巴結病變(單側且直徑≥1.5公分)。
●非典型川崎氏症 臨牀表現難捉摸
潘俊伸醫師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症,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稱爲非典型川崎氏症,約佔全部川崎氏症的15%。
臨牀上必須配合輔助性診斷指標,如白蛋白指數、尿液檢查、肝功能指數、白血球數量、血色素、血小板數目、紅血球沈降係數(ESR)和C-reactive protein (CRP)發炎指數,並排除其他疾病才能加以確認。
由於川崎氏症主要以血管炎表現,特別是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竈、冠狀動脈瘤,對日後心臟功能及心血管疾病存在威脅,易有冠狀動脈狹窄及心肌梗塞的問題,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因此任何嬰兒或兒童有持續無法解釋的發燒的話,即使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狀,仍須由醫師透過檢驗數據及心臟超音波檢查,如果結果符合時,就需考慮爲非典型川崎症。
潘俊伸醫師提醒,兒童發燒的原因很多,倘家中幼兒發燒不斷、皮膚陸續出現紅斑、紅疹、腫脹等症狀,即使溫度稍退仍不要掉以輕心,應持續回院所追蹤,由醫師鑑別診斷,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