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抽驗市售環保筷 竟溶出甲醛、有機物質

消基會公佈抽樣10件市售筷子,發現在溶出試驗時,有餐具竟然溶出甲醛、有機物質,恐會影響健康。(消基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近來因減塑政策,餐飲業者多改用不鏽鋼或美耐皿筷,有些家庭也會使用合金筷,加上不少消費者爲了健康及衛生風險,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但消基會公佈抽樣10件市售筷子,發現在溶出試驗時,有餐具竟然溶出甲醛、有機物質,恐會影響健康。

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消基會僅針對塑膠材質──4件美耐皿及1件合金筷進行測試,其中「高錳酸鉀消耗量」乃檢測在使用時是否會溶出有機物質(如油墨、顏料、增塑劑或其他添加劑),可能會遷移到接觸的食品上,進而被消費者吃進去,對健康造成影響,其中一件超標,不符合規定。

依規定,甲醛溶出量須爲陰性,消基會發現,1件竟檢出20至25 ppm的甲醛,不符合規定。

消基會指出,在溶出測試中,有1件樣品在「高錳酸鉀消耗量」及「甲醛」溶出量都不符合規定,當消費者使用該筷子夾取熱食時,可能產品的有機物如甲醛會遷移到食品上,進而被吃進肚子裡,長久下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業者應立即將該產品下架回收,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消基會呼籲,政府不定期的抽驗食品器皿及包裝,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而市面上有許多不鏽鋼食品器具,主要都以接觸食品爲目的,但卻僅列爲一般商品,雖然有指引但無強制規定,建議標示也應列入《食安法》管理,而非僅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