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勁光蕭克蕭華,都曾在四野擔任要職,說不盡的軍中“三蕭”

文/水新營

在羣星璀璨的開國將軍中,提起“三蕭”(蕭勁光、蕭克、蕭華),應該說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在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裡,“三蕭”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現。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三人長期擔任解放軍總部和軍種負責人,爲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較早擔任師級及以上單位軍政主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蕭勁光、蕭克、蕭華在血與火的戰爭考驗中,屢建戰功。在衆多的開國將軍中,他們三人的履歷也是十分突出的。其中,蕭勁光、蕭克更是在大革命時期就投身革命。

蕭勁光,1903年1月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底轉爲中國共產黨黨員。蕭勁光和陳賡在十大將中是最早入黨的。除了朱德,他們比其他九位元帥入黨時間都要早。

1920年夏,蕭勁光加入了毛澤東等人在湖南創辦的俄羅斯研究會。1921年春,蕭勁光、任弼時等一同從上海啓程赴蘇學習。1924年初,列寧逝世時,蕭勁光作爲東方民族代表爲其守靈。同年秋完成了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學業,回國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中。1925年被派赴廣東,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6師中將黨代表,年僅22歲。後參加北伐戰爭。

◆蕭勁光

大革命失敗後,蕭勁光再次奉派到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1930年秋回國後,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等職。1931年12月14日,駐守寧都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起義後被改編爲紅5軍團。爲了教育改造這支部隊,中革軍委調蕭勁光任紅5軍團政治委員。後來,在毛澤東被排斥出紅軍領導崗位後,蕭勁光的職務也多有變化。1933年11月被“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誣陷爲“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受到錯誤處理。在逆境中,他忍辱負重爲革命工作。遵義會議後,中央糾正了對他的錯誤處理。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29軍軍長。1937年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

蕭克,1907年7月生,湖南嘉禾人。1926年初,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歸併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初,到國民革命軍第11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隨葉挺部參加了南昌起義。

◆蕭克

1928年1月,蕭克參加湘南起義。4月,隨朱德所部到井岡山,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歷任連長、營長、營黨代表、第1縱隊參謀長,參加了保衛井岡山和進軍贛南、閩西等作戰。1930年6月後,任紅4軍第3縱隊司令員、第12師師長、江西獨立第5師師長等職。1932年10月,被派往湘贛蘇區任紅8軍軍長、紅6軍團軍團長,參與領導湘贛蘇區反“圍剿”和配合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1934年7月,奉命率部先遣西征,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序幕。後與賀龍等率領的紅2軍團(當時稱紅3軍)會合,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長征,北上陝甘寧地區。1936年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31軍軍長。他帶領部隊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辛,爲實現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作出了重大貢獻。

蕭華,1916年1月生,江西興國人。192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了同年底的興國暴動。1930年7月轉爲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紅軍後任紅4軍軍委青年委員、連政治委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紅1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等職。

◆蕭華

1933年夏,年僅17歲的蕭華被任命爲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紅軍時期,各級指揮員都很年輕。蕭華不僅是紅軍隊伍中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也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他任師職幹部比著名的“軍中三楊”(楊得志、楊勇、楊成武)時間還早,年齡更小。“三楊”都是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才走上師級領導崗位的。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以後,由於減員嚴重,少共國際師被撤編,蕭華任紅1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不久調任紅2師政治委員。他率部參與指揮四渡赤水、搶渡烏江、強渡大渡河、突破臘子口,在長征中屢建戰功。到達陝北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

全面抗戰初期擔任八路軍主力旅及以上單位領導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蕭克、蕭華先後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115師343旅政治委員等職,參與創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蕭勁光則留守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在關係民族危亡的偉大斗爭中,他們都作出重要的貢獻。

紅軍主力改編爲八路軍後,蕭勁光先後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後兼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等職。八路軍主力部隊相繼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後,爲保衛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決定,八路軍第115師炮兵營、輜重營,第120師第359旅第718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第129師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共9000餘人,留守陝甘寧邊區。爲統一指揮上述留守部隊,在延安設立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同年12月改編爲八路軍留守兵團),蕭勁光任主任。此後,蕭勁光一直留守延安,圓滿完成了保衛陝甘寧邊區和黨中央安全的任務。

◆1938年7月,蕭勁光陪同毛澤東出席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及陝甘寧邊區保安部隊第二次軍政幹部會議代表之合影。

在任留守兵團司令員期間,蕭勁光率領部隊出色地完成了陝甘寧邊區的剿匪任務,穩定了邊區秩序;打退了日寇數十次進攻,固守了黃河千里河防。他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了陝甘寧邊區反摩擦鬥爭中的許多尖銳複雜的問題。他多次做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工作,有效地爭取了中間勢力。爲解決“晉西事變”,他與閻錫山談判,促使了和平協定的締結。爲了粉碎國民黨對邊區的封鎖,他率領部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1939年冬天開始,王震359旅開進雜草叢生的南泥灣,王維舟385旅開進虎豹出沒的大小鳳川,燒荒造地屯墾,一年就達到自給有餘,爲邊區大生產運動樹立了榜樣。

1937年8月,蕭克任八路軍第120師副師長。這是蕭克軍事生涯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和聶榮臻、徐向前分別出任八路軍三個師的副師長。隨後,他與賀龍、關嚮應一起揮師東渡黃河,出兵山西,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1939年2月,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軍政治委員會書記。1940年1月,指揮部隊反擊敵人的“十路圍攻”。在粉碎日僞軍的“掃蕩”戰鬥中,作戰數百次,鞏固了平西根據地,開闢平北根據地,發展了冀東根據地,形成冀熱察遼邊革命根據地,爲以後東北的解放創造了條件。

◆1938年,朱德、彭德懷、鄧小平、蕭克(右二)、彭雪楓等在山西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

1942年2月,蕭克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聶榮臻領導晉察冀軍民開展反“掃蕩”鬥爭,鞏固和發展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43年8月起任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全面主持晉察冀軍區的軍事工作。1944年4月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中共七大。

紅軍主力改編爲八路軍後,蕭華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政訓處)副主任。1937年11月,八路軍恢復政治委員制度,蕭華任第115師343旅政治委員。時年21歲的蕭華是八路軍主力部隊中最年輕的旅政治委員。

1938年9月,蕭華率領第115師343旅機關和部分幹部組成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抵達冀魯邊區樂陵縣。挺進縱隊到達冀魯邊後,深入發動羣衆,迅速打開了局面,發展壯大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底,邊區部隊發展到1.5萬餘人。

◆1938年,蕭華(右二)、羅榮桓(左二)等人於晉西孝義留影。

1939年11月,蕭華出任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在魯西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6月後歷任第115師政治部主任、第115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分局委員等職,協助羅榮桓指揮山東軍民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掃蕩”,爲鞏固和發展山東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較早擔任兵團級及以上單位軍政主官

解放戰爭時期,蕭勁光、蕭華大部分時間作爲搭檔,爲東北解放戰爭作出重大貢獻;蕭克則在華北戰場橫戈馬上,後隨第四野戰軍揮師南下,挺進中南。他們三人在開國將軍中較早擔任兵團級及以上單位軍政主官。

1945年10月,蕭勁光到東北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1946年10月,在東北國民黨軍大舉進攻、南滿根據地形勢嚴重的危難時刻,蕭勁光奉命同陳雲一起前往南滿,堅持南滿鬥爭,併兼南滿軍區司令員。同年12月至翌年3月,指揮南滿部隊實施四保臨江作戰,在北滿部隊“三下江南”配合下,打敗國民黨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徹底扭轉了南滿局勢。

◆1948年10月,蕭勁光(中)與蕭華(左)會見率部起義的原國民黨六十軍軍長曾澤生。

1948年5月,蕭勁光任東北野戰軍第1前方指揮所司令員,率部攻打長春,後改爲圍困戰,採取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政治瓦解等手段,使10萬守軍被迫於10月相繼投誠,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9月,第1指揮所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12月改稱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政治委員蕭華。第1兵團是東北我軍最早出現的兵團,因軍政首長姓氏均爲“蕭”,遂有“二蕭兵團”之稱。遼瀋戰役結束後,蕭勁光率東北野戰軍5個縱隊入關,圓滿完成了隔斷平津和協同友鄰部隊包圍北平的任務。

1949年3月,蕭勁光率領解放軍第12兵團南下參加渡江戰役。此後,參與了爭取和推動程潛、陳明仁在湖南起義的工作。長沙和平解放後,兼任湖南軍區司令員、湖南軍政委員會代主任。隨後,指揮中路軍圍殲國民黨軍4個師,解放湖南大部地區,爲進軍廣西、解放華南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蕭克歷任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他組織指揮了保衛承德等戰役戰鬥,指揮部隊控制聯結華北與東北的交通樞紐,爲我黨大批幹部和部隊挺進東北創造了重要條件。之後,又參與組織指揮了正太、懷來、赤城、解放石家莊等戰役。

1949年5月,蕭克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南下。他積極組織策劃河南張軫起義和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爲武漢的順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他參與指揮第四野戰軍,先後殲滅了中南地區國民黨白崇禧集團和餘漢謀諸部共43萬餘人,解放了湘、鄂、贛、粵、桂等省和海南島,消滅了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殘存主力。

◆1947年底,蕭克與陳毅、聶榮臻等於晉察冀軍區合影。

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作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重大戰略決策,決定從山東抽調四個師部隊橫渡渤海,進軍東北,並由蕭華統一指揮。在蕭華的精心組織下,數萬部隊克服重重困難到達東北,爲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創造了重要條件。蕭華先後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遼東省委書記,南滿分局副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四保臨江、圍困長春、遼瀋、平津等許多重大戰役。

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爲了適應大兵團作戰的需要,1948 年 11 月,中央軍委發出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規定指出:野戰軍以下設兵團,兵團以統一番號排列,共確定20個兵團的番號。到1949年6月,解放軍各兵團相繼組成,全軍共編成 16 個兵團。在第四野戰軍部隊整編中,蕭華被任命爲第13兵團政治委員,時年33歲。之後不久,隨着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增加,又增設了3個兵團,使實際兵團數達到了19 個。蕭華是上述19個兵團政治委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平津戰役勝利後,1949年3月31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北平香山接見並宴請第四野戰軍師以上幹部,蕭華見到了闊別十餘載的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當蕭華向毛澤東敬酒時,毛澤東笑着說:“蕭華,你我多年不見,可是我的耳朵長得很,你一時司令,一時政委,一時山東,一時東北,出息好大喲!”

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解放軍總部和軍種負責人

新中國成立後,蕭勁光、蕭克、蕭華在人民軍隊屢任要職。蕭勁光長期擔任人民海軍司令員;蕭克一度擔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部長,主持全軍的訓練和院校工作;蕭華長期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領導職務,都充分展現出他們在人民軍隊中的不凡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蕭勁光爲人民海軍首任司令員。8月,在海軍建軍會議上,蕭勁光提出海軍要“從長期建設着眼,由當前情況出發,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富於攻防力的、輕型海上戰鬥力量”。後又提出海軍建設要打好組織樁子、思想樁子、技術樁子。在他主持下,至1950年底,海軍青島基地、中南軍區海軍相繼建立,加上1949年4月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基本確立了北、東、南三大海區的戰略格局。與此同時,他重視培養海軍技術力量,強調建軍先建校,在短短几年內即創辦了10所正規海軍院校和6所預備軍校,爲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著的貢獻。1955年9月,被授予解放軍大將軍銜。

◆1955年,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全身照。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一夥在海軍的代理人李作鵬等人妄圖打倒蕭勁光、蘇振華等人,篡奪海軍的領導權。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紅衛兵代表,蕭勁光、蘇振華及李作鵬等都上了觀禮臺。其間,在會見蕭勁光等人時,毛澤東嚴肅地對李作鵬等人說:“蕭勁光是個老同志,蘇振華是個好同志,你們老整他們幹什麼?”此後,李作鵬一夥對蕭勁光的排擠行爲不得不有所收斂。因爲有毛澤東的特殊關照,在林彪一夥把持軍委領導權期間,蕭勁光一直未能被打倒。

九一三事件後,因蕭勁光對江青一夥的行徑表示過不滿,江青等操縱部分不明真相的幹部,硬是給蕭勁光扣了上林彪集團“賊船”的帽子。與此同時,江青、張春橋多次在毛澤東面前攻擊蕭勁光,建議撤掉蕭勁光海軍司令員的職務。毛澤東看穿了他們的圖謀,始終不爲所動:“蕭勁光是終身海軍司令。他在,海軍司令不易人。”1980年1月,蕭勁光才最終卸去擔任整整30年的海軍司令員。1979年6月,蕭勁光當選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蕭克任中央軍委訓練總監部常務副部長留影。

1950年6月,蕭克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1954年11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負責全軍的教育與訓練。1955年1月16日,國防部部長彭德懷與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聯名上報毛澤東主席關於元帥、大將、上將的預授名單。從上報的預授名單看,大將初定人選提交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爲15人,第二種方案爲22人。兩種方案的大將預授名單均包括蕭克。在第一種方案15人中,除後來被授予大將軍銜的粟裕等10人外,還有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周純全5人。不過,由於大將人選名額限制,蕭克最終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1957年11月,蕭克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部長。在1958年“反教條主義”運動中,遭到錯誤批判,並被解除職務。1959年9月,調任農墾部副部長。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蕭克受到林彪、江青集團的打擊迫害。1969年冬,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勞動改造。 1972年5月,被任命爲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1977年起,任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第一政治委員,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1987年當選爲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49年10月,蕭華擔任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儘管擔任空軍政治委員時間不長,他同司令員劉亞樓一起爲人民空軍的發展壯大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1950年4月,調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副主任。由於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總政治部的日常工作由蕭華主持。

◆1955年國慶節,蕭華在天安門城樓上留影。右起:陳賡、粟裕、蕭華、洪學智。

1955年9月,解放軍首次授銜時,39歲的蕭華成爲解放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在1956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上當選爲最年輕的中央委員。1956年12月,羅榮桓因身體原因不再兼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總幹部部部長。譚政大將接任總政治部主任,蕭華接任總幹部部部長。40歲的蕭華成爲解放軍當時八總部中最年輕的“一把手”。1963年12月,二度兼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不幸病逝,蕭華主持總政治部的全面工作。1964年9月,蕭華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這兩個重要部門的“一把手”首次由開國上將擔任。蕭華的這一任職,也體現出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央領導層對他的充分賞識和重用。

“文化大革命”中,蕭華受到殘酷迫害。1975年7月恢復工作後,歷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1983年6月,當選爲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