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是懂觸及心靈的,婆婆住着不想走,莊超英也慌了
《小巷人家》中,莊超英和黃玲這對夫妻,首當其衝的矛盾算是婆媳問題,詳細說說,就是莊超英這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責任心太強,強到有點影響小家庭的正常生活,七十年代夫妻工資各管各的,很不多見。
莊超英是蘇州當地人,黃玲是廣東人,一個是高中老師,一個是棉紡廠工人,都是當時的穩定工作,按說應該過得不錯,但是莊超英身後還有整個莊家,他一直感恩父母供他讀中專,覺得是自己佔用了兄弟姐妹的資源,所以理應回饋家庭。
這事兒怎麼看呢,其實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這個尺度需要合理,黃玲說結婚之後,他們夫妻就是各管各的錢,莊超英的工資要固定拿出三分之一給父母,剩下的部分也不給黃玲,黃玲說沒孩子的時候覺得大家自己花自己的,都有工資,後來時間久了不好意思開口要,再加上莊家父母時刻惦記大兒子手裡的錢,也確實她說了不算。
在當時的環境下,通過黃玲這邊他們一家四口才住上了兩室的小平房,之前一直擁擠在筒子樓的一個房間,過得也並不寬裕,莊超英對父母確實是好,而且這個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家裡的事情其實是不在意的,對妻子也沒那麼體貼,在外名聲好,但是跟他過日子也有點糟心。
首先我們看到了作爲長兒媳的黃玲,張羅了十幾個人的飯菜,連上桌吃飯的位置都沒有。
緊跟着我們看到了,他們剛買到肉,公婆小叔子全家就來蹭飯,很難不懷疑,這是莊超英叫來吃肉的。
接下來,莊超英的母親受傷,需要人照顧,弟弟弟媳說照顧不了,讓大哥大嫂搬回來照顧,後來又說讓黃玲的女兒過來照顧,最後的方案是讓老太太住到莊超英家裡,但是在相處中確實很不方便。
如果不是奶奶在家,影響了兒子圖南的休息和學習,恐怕莊超英是不會讓自己的媽媽回家的,也不知道老太太怎麼想的,痊癒之後竟然說要留下來,不走了,說白了,不就是給二兒子騰地方,讓二兒子全家住得寬鬆一些嗎?多子女家庭很難有不偏心的,而莊家父母偏心小兒子。
是因爲女兒說奶奶在家,哥哥沒有地方住,而且哥哥休息不好,影響學習,莊超英最在乎的就是兒子的成績,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母親千萬別住下來。
對於多子女家庭中的親子關係,真的很難評,莊超英確實應該照顧家人,黃玲應該給予理解,但還是尺度問題,黃玲也說了,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飽,她對別人的孩子無能爲力,絕對不可能打腫臉充胖子讓自己的孩子們受罪,這其實是她的底線。
《小巷人家》的故事很平淡,也幸虧有這些生活中的矛盾點,才能讓觀衆們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