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美國利用殆盡 臺灣應提防遭科技封喉

前經濟部長尹啓銘的新書《晶片對決:臺灣經濟與命運的生存戰》14日發表,以臺灣觀點解析全球半導體科技戰。 (黃世麒攝)

晶片對決(天下文化出版)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一步一腳印打造出來的,除了臺積電是全球先進製程製造的領頭羊,代工業、IDM、無廠設計業、封裝測試業及相關設備、材料、建廠等支援產業構成一個多元化完整的生態體系,也因此成爲臺灣最大和最重要的產業支柱。

但是面對國際激烈的競爭以及國際政治的波譎雲詭、強敵環伺,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其實危機重重。在競爭方面,除了歐洲、美國、日本、印度和大陸等加強產業政策的力道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勢將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生態,三星電子與英特爾對代工業務的覬覦之心表露無餘,企圖取臺積電而代之,未來亦將促使先進製程的競爭白熱化。

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在美中高度對抗、美國全力阻絕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動盪情勢下,臺灣被推向地緣政治高風險的核心。而臺灣目前在半導體尤其是先進製程製造不可被取代的地位既是全球重要經濟活動所倚賴,臺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同時使倚賴臺灣核心晶片成了全球焦慮的熱點。對於如此的矛盾困境,有的國家想要建立本土的供應鏈,做法之一是邀請臺積電前往投資設廠,而美國則是直接施加政治壓力半脅迫臺積電赴美國投資,其最後企圖無疑是在取臺灣而代之。

如果仔細研析美國在與大陸對抗、重振半導體產業等所採行的措施,包括晶片四方聯盟、印太經濟架構(IPEF)、《晶片法案》、脅迫臺積電赴美投資、與日本合作研發新一代相當製程節點2奈米的量產技術等,以及大陸中芯國際出乎意料之外突破7奈米制程量產技術等,不能不讓人懷疑:美國政府除了希望本土重振半導體制造、掌握未來下一代尖端製造技術之外,另一主要目的就是要在美國本土擁有比臺灣(也就是臺積電)更先進的製程技術,一則維持美國在尖端晶片的穩定供應,重拾美國爲半導體制造領導者的地位,另方面則是要防止臺灣最尖端的製造技術外流到中國大陸,尤其兩岸僅是一衣帶水之隔且交流頻繁。

換言之,短期之內美國在布建本土半導體產能之時仍須仰賴臺積電的先進製程,另方面則全力防堵中國大陸取得先進設備和設計工具(EDA),拖延大陸半導體技術的進步;中長期之後,俟其取得更新一代先進製程技術和產能,逐漸擺脫對臺積電的倚賴,可能採取對大陸類似的管制措施或其他手段,延遲臺灣台積電技術的進步,並且進一步防止大陸從臺灣取得最先進製造技術。(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