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擁抱不完美:理解高敏感毛孩

圖/雪人

敏感不是一個貶義詞

初診的三歲柯基犬餅弟,躲在女主人小寧腳後,不停地發出哭聲,偶爾偷偷看向我。小寧挪開了腳,「醫師妳看,牠就是這個樣子,到哪兒都疑神疑鬼。我上星期帶牠去公園,剛出門還滿開心的,可是後來又喘又抖,我真不懂牠到底想不想出門。」

我仔細詢問餅弟的生活細節,並參考了過去的行爲與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環境中的聲音、氣味或是光線的改變,皆會讓餅弟感到緊張不安。綜合評估後,我認爲餅弟的行爲源自於牠的高敏感氣質。

我向小寧解釋,「敏感」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相對的表現。在生活中,狗狗和人類一樣會經歷情緒的起伏,而這些變化一般不會來帶來太大的困擾。但是,當心理壓力增加時,敏感開關便容易被打開,令原本可以忽略的事情變得格外教當事者在意。比如說,當我們生病或疼痛時,聽到噪音會感到不安。同樣的,當狗狗疲倦時,可能會想遠離明亮的地方,或是拒絕其他狗狗的靠近。所以,敏感的表現不一定是異常的,而且每隻狗狗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像餅弟這樣的高敏感狗狗,非常注重環境中的細節,擁有極佳的感官處理天賦。但是相對來說,牠們受到外界刺激時,往往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因此,控制情緒是牠們的一大挑戰。即使是輕微的壓力,也可能引發其焦慮,進而陷入混亂的風暴之中。

我建議小寧,當餅弟因爲一點小事失控時,不要急着要牠忍耐,而是先試着同理並接納牠的不安,明白餅弟不是故意的,只是還在尋找一種方法來調適情緒的能量。只有這樣的理解,才能留出一些心力空間,去看見毛孩行爲背後的需要,及那些難以言喻的感受。另外,我也建議小寧,還可藉由正向的獎勵訓練,幫助餅弟逐步學習,並增進彼此的信任與情感,此皆有助於減輕牠的不安。

重要的是,照顧者需要明白狗狗的表達方式有限,想引導牠們在風暴裡找到安全邊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牠們喜歡自己並感到幸福。透過提供適切、可預測和可承受的環境,減少日常的各種壓力,使牠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與安全感,培養出對自己的正向信心與幸福感。這種以滿足「狗狗需求」爲出發點的教養方式,是一種對高敏感狗狗的寬容支持,能協助牠們放慢情緒的步調和調適挫折感。

不要害怕做得不夠好

小寧邊聽邊點頭,但是臉色突然暗了下來。她說,一開始想養狗,是想和狗狗一起愉快地四處旅行,沒想到這樣看似簡單的事情也難以實現。餅弟在外總是落荒而逃,大家口中的夢幻生活她從未體驗過,這樣的挫折感讓她既自責又矛盾地感到自己很倒楣。

我安慰小寧,人類是羣居的動物,在教養毛孩的過程裡,照顧者難免將童年的成長經歷、複雜的人際關係,投射在毛孩的生活表現上。這導致許多照顧者會因毛孩無法參與團體活動、無法享受戶外探索,產生自卑感及教養倦怠。

事實上,世間的幸福有着各式各樣的組合,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命運會帶來怎樣的相遇,所以生命的樣貌絕非體現於一種完美的框架下,而是不同的你我,皆能在生活中找到無懼的快樂。若能把「餅弟怎麼做不到」這樣的想法,轉換成「原來餅弟喜歡」、「我們還是可以……」,便較能在沮喪裡找到更多力量。

教養高敏感毛孩的過程總是充滿挑戰,其辛苦一般人不易體會。大部分的照顧者無法擁有太多的獨處時間,更別說是從容優雅的出遊時光。就算傾注全力照顧,狗狗的狀況也很可能依然使人筋疲力盡。正因如此,有時候無法當一個稱職的照顧者,甚至暫時感受不到愛的存在,這也沒有關係。不要害怕做得不夠好,好好地感受沮喪和悲傷,好好地擁抱憤怒的自己,給予自己更多空間,在漫長的教養馬拉松裡,找到喘息的方式,也才能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