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後1周內再中風機率高!提防7警訊能救命
小中風後1周內再中風機率高!提防7警訊能救命。(示意圖/Shutterstock)
高齡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日前驚傳頭昏、頭痛,全身大量盜汗及身體癱軟,緊急送至臺大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檢查確認爲小中風,身體狀況逐漸康復中,腦出血狀況獲得改善,不再出血。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中風可分爲「出血型腦中風」、「缺血型腦中風」,而「暫時性腦缺血」就是俗稱「小中風」,原因爲供應腦部血流的某條血管暫時阻塞或不通,造成血管灌流的腦部組織短暫缺血,進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局部神經症狀。
至於小中風發作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平均以2至15分鐘最爲常見,由於症狀爲暫時性,很容易被民衆忽略,常被認爲太累、過於疲勞,許多人是在做健康檢查時,高階腦部影像檢查才意外發現曾經小中風。
一般來說,小中風症狀包括:突然劇烈頭痛、突發性頭昏眼花、突然間手腳麻木無力、某一側身體偏癱、單邊的臉頰垮下來、突然失去平衡及身體協調能力、失去單眼視覺或雙眼視覺等7大面向。
錢政平提醒,在發生小中風後,7天內再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會增加8%至12%,如爲中老年人,或合併高血壓、頸動脈狹窄或其他心血管等疾病,則再發風險更高。如果反覆小中風,務必沒有妥善檢查,且接受適當治療,很可能引發嚴重性中風,甚至有致命風險。
錢政平說,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年長者、抽菸、喝酒、缺血性中風相關病史者均屬於中風高風險族羣,應規律用藥,並定期回診,或安排健康檢查。
至於檢查項目,一般建議,抽血、血壓檢測、頸動脈超音波爲基礎檢查,可初步瞭解三高狀況及評估頸動脈是否狹窄或血栓,腦部磁振造影(MRI)則屬於進階檢查,瞭解腦部血管是否異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