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患者康復懷孕第一個跟她分享 護理師哽咽曝心聲

成大醫院護理部的護理師呂香瑩認爲,照顧兒童癌症病患,有時仍會出現奇蹟,所以是充滿希望的。記者賴昀岫/攝影

電影「BIG」描述發生在兒童癌症病房的故事,這對護理師呂香瑩來說,幾乎是每天的日常,偶爾發生在病童身上的奇蹟,更讓她感覺充滿希望;護理師徐宛蒂則前往烽火連天的烏克蘭,並感受到臺灣人良善被看到;護理師劉幸儀則戮力從事器官協調的工作,盼能幫捐贈者延續大愛,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護理人員充滿無限的愛心、毅力和勇氣,都是「用大愛做大事」,使臺灣能更祥和。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首個由臺灣民間團體自發性舉辦給護理人員的「南丁格爾獎」,今天舉辦第13屆頒獎典禮,有66位來自各領域的護理菁英獲得殊榮,並預計發出團體獎、特殊奉獻獎、樂活照護天使講與績優奉獻獎等11個獎項。

特殊奉獻獎金獎得主共3位,來自成大醫院護理部的護理師呂香瑩認爲,兒童癌症的小朋友都非常辛苦,有些甚至是新生兒,看他們做治療會感受到生命力,因爲有些癌症預後不好,可能照顧到最後,還是會走向死亡,但有時仍會出現奇蹟,所以是充滿希望的,有時也會收到病童和家屬的回饋,協助他們治療的過程,是很滿足的。

上週有位血癌康復患者,和她分享自己懷孕的喜訊,呂香瑩說,她是對方第一個分享的對象,甚至連病友的媽媽都還不知道,除了信任外,一方面也向她諮詢,做過化療會不會影響胎兒,如此被信任,讓她哽咽表示,「我覺得整個過程都非常地感動」,能夠如此堅強地度過抗癌過程,是天大祝福。

現在有許多人認爲醫療環境很「血汗」,呂香瑩說,建議喜歡護理工作學弟妹,可以先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自己在兒科「土生土長」又喜歡小孩,之前陸續待過幾個兒科的單位,現在是腫瘤個案管理師,對於電影「BIG」所描述的場景,她和團隊成員都覺得,很多場景和他們與病人間的故事很像、非常寫實。

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徐宛蒂同樣獲得金獎,她認爲護理專業對從事國際醫療任務,相對有加乘效果,雖然臺灣的外交相對弱勢,例如到某些地方要把國旗着起來,甚至辦簽證會被刁難,但仍認爲應該要堅持做對的事情。

徐宛蒂和團隊多次前往戰爭中的烏克蘭,她觀察到,烏克蘭在戰爭前對臺灣保持距離,但現在他們清楚知道臺灣和中國大陸不同,她也分享,這次去的地方,確實可以看到受傷的村莊和村民,原本評估是安全的,卻仍碰到炸彈跟危機攻擊,全隊都嚇到,認爲事前準備也很重要,行前也有確保安全相關流程,還好最後全身而退。

另名金獎護理師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任職,她是兼任器官捐贈協調師的外科專科護理長劉幸儀,雖然一開始對器捐領域不熟悉,但仍精進自我,並取得協調師證書,也讓她更想幫助捐贈者與家屬,不管多忙碌、晚上有沒有睡覺,都希望能幫助他們完成這份大愛。

過去雲林分院的器捐個案,得被送至臺中榮總照顧,導致捐贈者家屬可能會覺得,家人「客死異鄉」,也沒辦法好好道別,劉幸儀指出,目前軟硬體已經具備,雲林分院今年的目標,希望可以在當地完成移植器官摘取,讓捐贈者待在熟悉、溫暖的地方,也促成更多家屬的大愛。

「我的女兒也是護理師」,陳建仁在致詞時提到,這個獎項能夠感謝並鼓勵照顧弱勢、貢獻專業的護理人員,也能喚起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初衷, 及社會大衆對護理專業的重視,讓大家看見護理的專業價值,提升護理人員的認同。

陳建仁說,他心目中的其中一位偶像就是德蕾莎修女,她常說,「我們做的事情都很小很小,但是我們用大愛做小事」,而在座的護理人員是「用大愛做大事」,因爲他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對於患者和家屬,都是很重要的大事,也使臺灣能更祥和。

陳建仁指出,爲推動護理人才培育、改善護理薪資及職場環境,政府祭出有12項策略護理人力整備計劃,希望能減緩護理人力缺口,也因應高齡化社會及國人需求,增加相關人力,政府有更大的責任,使得醫護人員的付出,應得到適當的回饋。

臺大醫院雲林外科專科護理長劉幸儀,致力幫捐贈者與家屬延續大愛。記者賴昀岫/攝影

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護理人員是做的每一件事情,對於患者和家屬,都是很重要的大事。記者賴昀岫/攝影

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徐宛蒂(右2)認爲,護理專業對從事國際醫療任務,相對有加乘效果。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