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全紀錄 重現時代的吶喊與突圍
籌備多時,雲門舞集50週年將重現創辦人林懷民的代表作《薪傳》。(張鎧乙攝)
古碧玲撰寫的《薪傳.薪傳:雲門經典全紀錄》,今年增修出版。(鄧博仁攝)
(時報文化提供)
25年前,《薪傳》問世20年,林懷民打電話給作家古碧玲,邀請她寫書,爲舞作留下紀錄,也爲時代留下紀錄。古碧玲接下任務,運用下班時間,每天看排練,從採訪、蒐集資料,前後花了40天時間,最後完成《臺灣後來好所在:中美斷交及《薪傳》首演20週年紀》(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9年)一書。今年隨着舞作《薪傳》45週年、雲門50週年,再增修出版《薪傳.薪傳》雲門經典全紀錄版(時報文化出版,2023年)。
代代舞者大不同
古碧玲表示,《薪傳》是一部在世界舞壇極有分量的作品,林懷民排練舞作時,往往追求極致,每每重新來過一次又一次,「從舞蹈專業角度而言,《薪傳》是所有舞者心目中的超級大魔王,從頭到尾90分鐘 ,只有在陳達彈唱的段落,可以在後臺暫時喘息一分鐘。所有動作都很激烈,所有跳過的人都會告訴你,感覺要死掉了,但還是會拚下去。一旦最後跳完這部舞作,所有的舞者也會告訴你,他們的人生進入完全不一樣的階段。」
1978年,現代舞在臺灣並不普遍,古碧玲說,「那時的舞者告訴家人想參加舞團,大家會覺得莫名其妙,而男性要跳現代舞,也會被認爲有毛病。林懷民編這麼一部臺灣先民渡海的故事,裡面有『羅漢腳』,男性角色是主體,但當時女性團員多過男團員,舞者也因此得往不同領域找,包括京劇界、體育界等,也因此有吳興國、蕭柏榆等人加入。」
古碧玲表示,現在的舞者再重新跳這部作品,和第一代舞者大不相同,有不同的身體質感,「年輕舞者大都是從小學舞,身體表現漂亮得不得了,身材也很修長,很多動作能快速學習和完成,因此,現在要舞者慢下來,變成很難的事情,以前跳完整部作品要90分鐘,現在排練時可能60分鐘就跳完,林老師(指林懷民)也一再提醒舞者,一定要放慢,例如:遺孀抱着孩子,哭天搶地,就要夠慢。」
《薪傳》是一座大山
有不少舞者會看過去的錄影帶練習,試着領會其中精隨,但林懷民告訴他們:「你不會是錄影帶的人,你跳你的。」古碧玲表示,從排練可看見時代改變,「每一代舞者對生命的體驗不一樣,裡面也呈現了臺灣45年的縮影。」
古碧玲觀察,雲門舞集是一個特別的團體,「每一個人被林老師罵到要昏倒的時候,還是會繼續,林老師爲什麼會念一個人?是因爲他知道對方的潛力在哪裡,他是對事不對人。《薪傳》是一座大山,爬過這座大山,就不是山。」
此外,古碧玲認爲,《薪傳》也和時代的社會文化有所連結,「當年月琴歌手陳達的歌聲,音樂家李泰祥、陳揚、樊曼儂等人所貢獻的音樂,都透過舞作留了下來。」這部《薪傳.薪傳》雲門經典全紀錄版以文字及六十五幀唯美攝影照片完整收藏了紙上《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