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還在過渡期 臺大醫揭1關鍵:未來不用每年打疫苗
臺大醫師李秉穎表示,現在是過渡期,人體還需要時間適應病毒,因此打疫苗仍是最重要的,未來病毒完全感冒化,就可以不用繼續打疫苗。(圖/示意圖,記者張鎧乙攝影)
本土新冠疫情升溫,預計7月中旬達到高峰。臺大醫師李秉穎表示,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過年期間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現在天氣熱仍有疫情上升,這和病毒突變有關。他強調,疫情不可能回到以前大規模流行,現在是過渡期,人體還需要時間適應病毒,因此打疫苗仍是最重要的,未來病毒完全感冒化,就可以不用繼續打疫苗。
本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將達到高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專訪表示,由於多數人都打過疫苗或感染過,疫情沒有條件大爆發,但是面對的是不停的突變,會讓人不停地再度感染。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專訪。(圖取自寶島聯播網)
李秉穎分析,今年1到2月疫情也有一個小高峰,現在這一波應和當時差不多,但比較特別的是,當時天氣冷,而現在天氣熱也有疫情上升,這和病毒突變有關,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少,比較少量的病毒就可能讓人生病。
新冠疫情以來,不少人都出現二次感染,甚至有人「三確」或「四確」。李秉穎說,冠狀病毒就是這樣,會不停突變、不停傳染。除了新冠病毒外,目前共有4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荷蘭研究發現,每人每年有60%機會得到其中一種冠狀病毒,但自然產生的免疫力會讓它變成輕症。
李秉穎說明,新冠病毒的外表會不停突變,由於人的抗體是辨識外表,一旦無法辨識,就讓它趁虛而入,但人體還有T細胞可辨識病毒內在,不會受到突變影響。打疫苗或是自然感染都會有免疫力,T細胞很重要的功能是預防重症和死亡,但現在新冠病毒對人類來說還是有點新,所以還是會有一段時間會看到疫情的波動。
「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小波。」李秉穎強調,不可能回到以前大規模流行,現在就像是季節性流感一樣,因爲人體已經逐漸適應新冠了。他也呼籲,今年至少要打1支疫苗,高風險族羣擇要打2支,由現有的莫德納和Novavax擇一接種。
近期外界關注抗病毒藥物不足,但李秉穎直言,打疫苗最重要,抗病毒藥物則是亡羊補牢。根據臨牀試驗,發病5天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預防重症效果約7到8成,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是3到4成,而最近另一研究顯示,接種過新冠疫苗的人,發病後使用抗病毒藥物,幾乎看不出效果;換言之,打疫苗比較重要,在T細胞的保護力之下,抗病毒藥物幾乎沒有附加效益。
有些人認爲每年都要打疫苗很煩,李秉穎說,預期未來不會如此,現在是過渡期,人體還需要時間適應病毒,未來病毒完全感冒化,就可以不用繼續打疫苗,「既然4個冠狀病毒都不怕,新冠有什麼特別?本質就是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