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16萬公里,看“鐵路上的中國”再跨越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題:16萬公里,看“鐵路上的中國”再跨越

新華社記者樊曦、吳濤、丁怡全

14日,龍巖至龍川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龍龍高鐵梅龍段)正式開通運營。至此,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超4.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和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並運營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鐵路網。

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爲此點贊:“高鐵是我國裝備製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杆”。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萬里鐵道線上,一列列動車組穿梭江南水鄉,跨越西北山川,馳騁東北雪原,奮力描繪着新時代交通強國的圖景。

橫貫東西 縱連南北,現代化鐵路“倍速”前行

14日11點30分,G8491次列車從梅州西站緩緩開出,向廣州東站加速駛去。車廂裡,“遇見梅州、遇見美好”的橫幅隨處可見,旅客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從梅州到龍川最快只要半小時左右,到廣州只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太方便了。”作爲龍龍高鐵梅龍段的建設者,中鐵十二局梅龍高鐵項目部經理李大春見證了首趟列車的開行和中國鐵路16萬公里的突破。

從1949年2.1萬公里到1978年5.2萬公里,從2003年7.3萬公里到2012年9.8萬公里,再到2024年突破16萬公里,中國鐵路“跑”出發展“加速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建設投資持續加大,鐵路網特別是高鐵網規模和質量實現重大躍升——

2012年以來累計建成投產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鐵路、高鐵營業里程分別增長64.2%、392.2%;

復興號常態化按時速350公里運營,我國成爲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的國家;

廣袤的神州大地上,一張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正在快速延展。目前,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建成運營規模達80%,京滬、京哈—京港澳、青銀、陸橋、滬昆、廣昆等通道順利貫通。

看東南沿海,滬寧沿江高鐵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加速發展,廣汕高鐵爲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新引擎”;望西部腹地,貴南高鐵串起30多個民族地區,麗香鐵路點燃沿線旅遊經濟……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鐵路覆蓋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新時代以來共有145個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高鐵覆蓋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羣均已實現高鐵聯通。

“我國鐵路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具備了向更高水平現代化邁進的基礎和條件。”國鐵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振芳表示,經過“十四五”努力,到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6.5萬公里,其中高鐵5萬公里左右。

翻山越嶺 跨越江河,創新驅動世界領先

秋日裡,京張高鐵線上,一列“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呼嘯而去。

這列世界領先的列車從八達嶺長城腳下穿過,與100多年前京張鐵路並肩前行,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鐵飛馳的背後,是中國創新力的快速提升。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基礎設施和移動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一步一個臺階,經歷了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

國鐵集團科技和信息化部網信安全總監劉大爲介紹,目前,中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杆。

今年6月24日,“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一列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零部件超4萬個,其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伴隨京廣高鐵武廣段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中國高鐵安全標準示範線建設刻下新的里程碑。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滬高鐵、京津城際、京張高鐵、成渝高鐵、京廣高鐵等線路建成時速350公里安全標準示範線。

繼往開來,中國高鐵又瞄準了更高的目標。

劉大爲表示,由國鐵集團牽頭實施的CR450科技創新工程目前正全面推進,該工程主要包括CR450動車組和時速400公里高鐵線路、橋樑、隧道等基礎設施技術創新。

走進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國鐵製造中心裝配產線,記者看到,CR450項目樣車生產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內可完成整列車生產和調試。

“CR450動車組的研製是在2017年下線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CR400的基礎上又一次技術突破,未來列車運行時速將從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資深專家王雷表示,CR450動車組列車在時速提高的同時,噪音和能耗等環保指標都不超過CR400復興號列車。

通江達海 聯動城鄉,高鐵重構經濟發展版圖

隨着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梅州、龍川等革命老區迎來發展新篇章。

“新高鐵線的開通將梅州、龍州等地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旅程縮短到兩小時之內,這將大大促進區域間的生產要素流通,爲廣東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帶來助力。”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表示。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鐵路讓越來越多地區之間縮短時空距離,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在西北,滿載貨物的中歐(中亞)班列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出境,一路向西。今年以來,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累計通行中歐(中亞)班列突破4萬列,爲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注入新動能;

在西南,由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構成的西藏鐵路“Y”形主骨架,成爲雪域高原上亮麗的“天路”風景線,帶動沿線人民創收增收,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華東,高鐵最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基本形成了0.5小時至3小時城際交通圈,促進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爲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世界級城市羣建設等作出了貢獻。

2021年7月,青藏高原。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拉林鐵路沿線建設情況,指出“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部、東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

今年8月30日,川青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通車,從成都東站抵達黃龍九寨站最快只需1小時39分。

川青鐵路起自成都平原,終至青藏高原,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中蘭州、西寧至廣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填補西部鐵路“留白”的關鍵一筆。

“川青鐵路串聯起三星堆、九寨溝等著名景區,是一條黃金旅遊線。”阿壩州發改委主任陳敬一表示,鐵路的開通也助力川西北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犛牛肉、高原果蔬等特色農產品如今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各地,促進了沿線地區發展和鄉村振興。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樺表示,隨着我國鐵路特別是高鐵網進一步完善,各地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資源將加速流動和匯聚,對縮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中國鐵路版圖還將延伸。新徵程上,以“八縱八橫”高鐵網爲代表的中國鐵路將續寫新的輝煌,一個充滿繁榮發展活力的“流動中國”正在奔騰向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