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建設是一輩子的工程(平行病歷)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趙 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15日 第 09 版)

那天在ICU看了一位17歲的女患者,她是從6樓摔下的。

不幸中的萬幸,她除了雙肺挫傷、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外,其他重要臟器和四肢骨頭都安然無恙。不用管牀醫生介紹,我大概能猜到這個墜樓不是意外。所以,我一是要了解一下患者的軀體病情,二是要與患者聊聊此時此刻的心情。

管牀的劉醫生介紹了患者的病情。她平躺在牀上,閉着雙眼,面部滿是擦傷的痕跡。好在都是皮外傷,不會毀容。

我問患者哪裡不舒服。她說:“胸部的束帶有些緊,喘氣有些疼。感覺左手的小手指骨折了,不能彎,一彎也會疼。”

我說:“小手指沒有骨折,一點也不腫。要真是骨折,會很痛的,你不要擔心。知道怎麼落地的嗎?”

“不知道,等我醒了就到醫院了。”患者靜靜地說着,沒有流露出太大的痛苦。

我接着問:“現在是上學,還是工作了?”“在讀高三。”“在哪個學校?”患者告訴我是在北京的一所重點中學。

我說:“學習成績怎麼樣?”她說:“中等吧。”

“將來想學什麼?不如就當醫生吧。”

患者說:“我的確想學醫。我的成績在600分,想考天津醫科大學。”

我說:“天津醫科大學很好,是211、985。”

“它是211,不是985。”患者接着說,“我想讀影像專業,但好多學校沒有這個專業。”

我說:“影像專業很好,即使學校沒有這個專業,你可以先考醫療專業的本科,讀研究生的時候再選影像專業。我就是學了醫療,畢業分到了放射科。”

我們都沉浸在高考的話題中。患者接着問:“不知道這次受傷會不會影響體育考試。”

“不會的,你的這些傷可以完全恢復,不影響日後活動。”

“那要是到了考試的時候,身體還沒有恢復,能不能開一個證明呢?”

“當然可以開一個免體證明。”我接着問,“喜歡運動嗎?”

“某些項目還可以。”

“哪些項目?”

“短跑。”

“是100米,還是60米?”

“我們跑50米。”

“50米的成績是多少?”

“7秒。”

“很快了。好好治療,祝你如願考上喜歡的大學。”

患者還是一臉的平靜。她在17歲就有了我在19歲都不曾有的理智和獨立思考,很讓人羨慕。

這些年看到了不少類似這位患者的情況。學業出色的孩子,是家長的驕傲。如果要在智商和情商中二選一的話,選智商的一定佔了上風。殊不知,由於荒於情緒管理,不少年輕人揹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能成爲鳳毛麟角的人,畢竟是少數,光有才華還不夠,還需要很強的自控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社會上,智商高的人不少,但要是把情緒遊刃有餘地掌控在自己手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別說孩子做不好,許多家長做得就不合格。這位患者有兩年的抑鬱症病史,之前在節日期間又與父母發生了不愉快,結果發生了這件事。先不說孩子有沒有錯,最起碼父母沒有感同身受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去想。

心理建設是一輩子的工程,可以說從孩子記事就要開始。沒有好的心理狀態,很難真正學有所成。所以,985也好,211也好,不要成爲父母的口頭禪。人這一輩子不能只追求在金字塔尖行走,找到合適自己的地方,先要找到心裡舒服、能接受的地方。

心理建設不是不思進取。心理建設做好了,情緒可控力就高了,積極性就產生了。有了積極性,學習、工作就有了主動性,投入其中的效率也就高了。效率高了,好的結果也會伴隨而來。有了成就感,自信心也會高漲。自信心一定會帶來好情緒。情緒一旦穩定,與情緒相關的疾病也就不治自愈。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所以,在我看來,人要想活得好一些,遠離心理帶來的各種疾病和意外,首先要學好情緒管理這一課。孩子要學,大人也要學。大人不僅要學,還要給孩子做榜樣。

作爲醫生,要知道醫院這個特殊場所,患者或多或少都會有心理糾結。心理問題是軀體疾病的催化劑。不會話聊,不關注患者的整體,不能讀懂患者背後故事的醫生,永遠走不到患者的心裡,要與患者共情,想患者之所想,凡事出手前先要在大腦裡打個轉,看看符合不符合患者的意願。

不想再看到這樣的花季少女以這種方式出現在自己的職業視野裡。也希望藉助這個病例,讓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反思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心理建設,同時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向的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

(作者爲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