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江 新故事 傾情鄉村教育 綻放青春芳華

□本報記者 張雪地

在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牡丹江市3位優秀教師遲旭、許國榮和金美聲。她們憑着一顆求真務實的心,用愛、包容、真誠,腳踏實地在鄉村教育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

2012年9月,遲旭來到東寧市大肚川中學成爲了一名老師。剛上班時,爲了照顧學生,遲旭放棄了通勤,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在學校。

當時校舍是平房,門窗四處漏風,校園外雜草叢生。春季,遲旭帶着學生一起清理學校周邊的雜草;夏季,她和學生們一起撿菌袋賣錢,置辦學習用品;秋季,她與學生們一起上山挖野菜,做鹹菜豐富孩子們的餐桌;冬季,她領着學生們一起封好門窗,抵禦數九寒冬……

擔任班主任後,遲旭始終奉行“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健康地成長,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2016年春季開學,遲旭所教班級的小佳同學沒有來學校報道。經瞭解,是小佳家長不讓其繼續唸書了。小佳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又要管多病的父親。在遲旭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家長最後同意孩子繼續返校學習。

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學位於牡丹江市樺林鎮,教師許國榮從家到學校需要倒兩趟車,用時一個半小時,這三十里路,她走了6年。這所鎮裡唯一的初中,托起了小鎮孩子們的希望和夢想。

“我所帶的學生大多來自樺林鎮及周邊村屯。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父母離異自己留守在家,小小年紀就要照顧年幼的弟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瘦弱的肩膀撐起貧困的家庭。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愛。”許國榮說。不會做針線的她,學會了給孩子們縫書包、縫校服。她拿出一部分工資給家境困難的學生買冬衣。當單親的學生生病住院,她會像媽媽一樣陪着,買牛奶、水果,悄悄幫着交上住院費。

也許歪歪扭扭的針腳打動了他(她),也許貼身的冬衣溫暖了他(她),也許貼心的陪伴呵護了他(她)……許國榮成了學生最願意親近的人。

2013年3月,34歲的金美聲接下民族教育的接力棒,成爲東寧市三岔口朝鮮族鎮中心學校的黨支部書記、校長。

金美聲從傳承下來的足球、速度滑冰、輪滑特色體育項目的實際情況出發,科學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時間,儘可能滿足孩子想參加社團活動的需求。2023年,該校被認定爲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實現了東寧市小學生足球比賽四連冠;在中國青少年“滑啓100”輪滑巡迴賽黑龍江賽區的比賽中,該校榮獲了13金16銀10銅的好成績,6個孩子獲得全國年度總決賽的資格。

成爲校長之後,金美聲要求每位老師堅持家訪。在她的帶動下,學校成立了一支留守兒童保護工作隊伍——“向陽花愛心”團隊。通過“一對一”結對子,他們讓留守兒童生活有人管、學習有人教、成長有人導、心靈有人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