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戒菸靠意志力 不如找專家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分享,臨牀上經常用於戒菸的「跨理論模式」共有6階段。首先是「前意圖期」需仰賴醫師、媒體或親友灌輸症觀念,例如「聽說某某某戒菸成功了」「每7個吸菸者就有1人罹患慢性肺病」,在吸菸者心中埋下戒菸意願的種子,這是最困難介入的階段。

當吸菸者開始意識到戒菸的好處,但還沒下定決心,此時就進入「意圖期」,此時吸菸者瞭解到戒菸能讓孩子遠離二手菸,但會影響社交生活,可能在利弊之間陷入掙扎;而「準備期」是相當重要的階段,此時需要幫助吸菸者確立「不吸菸=健康」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成功邁向下個階段。

當吸菸者展開實質行動(例如減量吸菸)即進入「行動期」,此時可以向親朋好友宣告開始戒菸,或是許下新年新希望,以承諾來約束自己;最後則是「維持期」,務必移除所有可能誘發吸菸的因子,例如菸灰缸、打火機,想吸菸時藉由散步、運動、喝水來轉移注意力,此時親友也可以祭出獎賞,這些方式都能避免煙癮復發。

安欣瑜說明,國內吸菸者每年可獲2次戒菸療程補助,包括門診相關檢測、個管師教學、醫師諮詢及開立藥物;每次療程爲8周,每2到4周須回診一次,且療程結束後,個管師仍會持續追蹤戒菸情況。

藥物方面,非尼古丁藥物「戒必適」效果佳,目前最爲廣泛使用,可減緩吸菸衝動、降低戒斷症候羣,但部分患者使用後出現異常逼真的夢境,或是便秘脹氣、噁心嘔吐等腸胃道副作用,則建議改用貼片、口香糖等尼古丁替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