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大國工程看西部:探蒼穹

原標題: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大國工程看西部:探蒼穹

10月30日4時2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着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25年前,我國第一艘神舟飛船也是從這裡升空。

位於西北內陸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近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承擔的航天發射數量與日俱增。從1970年第一顆東方紅衛星發射到2018年完成第100次發射,用了近50年的時間;從2018年到2023年完成第二個100次發射,只用了5年半時間。

時間倒回至9月19日9時09分,在西部內陸山區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乳白色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茫茫太空。

這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兩顆衛星。這次任務的成功,標誌着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正式收官,意味着中國人獨立自主建設的北斗系統進入發展新徵程。

作爲“北斗母港”,以100%的成功率將所有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作爲“中國探月母港”,7戰7捷全部“零窗口”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攬月夢想;作爲“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成功將空間站3個艙段和6艘天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作爲“中國行星探測母港”,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實現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同樣見證着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

貴州平塘,連綿羣山似凝固的波濤。“海浪”中央,“中國天眼”遙望宇宙,永不停息。

2024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落成啓用8週年。8年間,“中國天眼”不斷拓展着人類觀天極限。截至目前,這隻“觀天巨眼”已發現新脈衝星超900顆,是同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總數的3倍以上,其中至少包括170餘顆毫秒脈衝星、120餘顆雙星脈衝星、80顆闇弱的偶發脈衝星。而在“中國天眼”首次發現新脈衝星之前的半個世紀裡,全世界發現的脈衝星不到3000顆。

“其中,毫秒脈衝星是宇宙中最精準的‘燈塔’,給人類提供了宇宙中的精準的時空的座標、位置,甚至包括對我們地球的時間系統都可能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國家天文臺銀道面脈衝星巡天項目負責人韓金林表示。

近年來,“中國天眼”持續產出重量級發現:首次在射電波段觀測到黑洞“脈搏”、發現迄今軌道週期最短脈衝星雙星系統、探測並構建世界最大中性氫星系樣本。早在建設階段,“中國天眼”就向全球工程界貢獻了大科學工程的中國經驗和創新實踐:6根鋼索控制的30噸饋源艙,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範圍內實時定位;超高耐疲勞鋼索在200萬次循環加載條件下可達500MPa應力幅,國際上尚無先例。

2021年3月31日,“中國天眼”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目前已幫助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研究團隊開展觀測900多小時。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在遼闊的西部大地,一項項重大工程,一個個大國重器,正連接起中國人“叩問蒼穹”的夢想。

作者:吳煒玲、張歡

配音:胡函博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