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政府穩定物價 別壓過頭

國內飼料價格10月終於盼到調降,不過當時就有業者潑冷水,表示成本居高不下,飼料部門都還在虧錢,就被政府要求調降售價。果不期然,短短一個月飼料價又重新漲回去。

飼料是食品業的上游,會牽動雞蛋、雞肉、豬肉的價格,政府爲了穩定物價,從飼料價格下手確實是切中要害,但必須兼顧市場機制,穩定物價不能壓過頭。

最近美國龍頭企業陸續發佈財報,相較科技廠慘兮兮,民生消費股表現紅不讓,像是全球食品巨擘雀巢,公佈最新一季銷售表現優於預期,並上調全年財測;飲料龍頭可口可樂10月底發佈財報,上季營收和獲利都超過華爾街預期,同樣調升全年財測。生產番茄醬聞名的卡夫亨氏公司第三季銷售也超出預期。

分析原因,隨着過去一年原料、包材、運價等各項成本大幅上漲,這些國際食品廠順勢調高產品售價以轉嫁成本,推升營收、獲利同步向上。反觀國內食品龍頭統一已公佈的上半年稅後純益90.86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水15.7%;國內飼料暨肉品龍頭大成上半年獲利也比去年同期衰退約1成,其中飼料部門甚至處於虧損狀態。

政府照顧民生,穩定物價是美意,但臺灣島內資源有限,不論能源或黃小玉,多數仰賴進口,臺灣面對這波通膨不可能置身事外。因爲俄烏戰爭等因素,今年國際煤炭、天然氣價格飆翻天,歐美民衆叫苦連天,惟臺灣民衆對於通膨的感受其實相對有限,因爲政府爲了穩定物價,這個成本黑鍋全由臺電、中油一肩扛起,臺電今年前八月虧損高達驚人的1,515億元,而中油預估今年全年虧損也上看2,000億元,臺電、中油都是國營事業,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現在俄烏戰爭持續,加上地球氣候暖化,全球糧食危機其實並未解除,政府如果壓糧價壓過頭,造成國內食品廠無力採購,屆時臺灣難保不會發生糧食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