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習擺足姿態 實現中美平起平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座位安排呈現出尊卑關係,與過往明顯不同。(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國國務卿紀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最終見到習近平,從布林肯訪中前的波折,到習在19日的發言,以及雙方座位安排上,都反映習近平正用具體行動,要讓美國本來不願接受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成爲現實,能與美國平起平坐,也正是習近平念茲在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涵。

布林肯此次訪問北京的官方公開行程中,並沒有與習的會面,「習佈會」一度成爲懸念。直到會前一小時,中方纔通知美方會面時間。

在座位安排上,習近平過去會見美國務卿,無論是2015年凱瑞、2017年提勒森,至2018年蓬佩奧,都是採圓弧型沙發座位,沒有桌子,習近平與美國務卿分坐左右的主位。然而這次習佈會,儘管地點選在人民大會堂的同一個廳,但改成ㄇ字型長桌,習坐正中間,中美官員分坐兩側「聽訓」,明顯呈現出主從關係;再加上近幾個月拜登多次喊話盼與習通話,卻遭中國冷對,中方也拒絕在香格里拉會議舉行中美防長會談,中國對美國可說擺足了姿態。

會有這樣的改變,不得不提2021年3月中美國安高層在阿拉斯加的經典談判,當時的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公開嗆聲布林肯,「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因爲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

楊潔篪這樣的發言,出自習近平「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思路,習於2013年6月首次對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不過美國一直不願正面肯定此說法,反而屢次呼籲中國要做「負責任大國」、「遵守共同規範」。因爲美國若承認,等於把中國擡高到與自己同一高度,而中國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與美國能平起平坐。

從習近平對美國的措詞,也反映中國戰略格局的變化,2013年6月,剛上任不久的習對美國說「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到了2022年11月,習近平對拜登說「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此次也延續此說法,習的戰略野心從太平洋擴展到整個地球。

中美戰略競爭,已是結構性問題,不可逆轉,習近平19日會見布林肯的會場上,唯一能緩和氣氛的,是桌子中間擺滿的荷花。新華社稱,「荷」與「和、合」諧音,具有期待中美兩國能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寓意。但是否真能如此?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