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線圖”已定 深化電改呼聲漸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隨着電力系統生產結構、運行機理、功能形態等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面臨着電力保供和系統穩定的雙重挑戰。

近期有關新型電力系統的高層文件接連出臺。《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於8月6日和8月11日先後公佈,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電力體制改革作出了更爲明確的方向指導,確定了相關的“路線圖”。

新型電力系統“新”在哪?如何解決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後帶來的諸多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參加了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支持的“2024電力低碳轉型年會暨電力圓桌年中會議”,多位專家談了自己的思考。

新能源實現大規模高比例發展

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7億千瓦,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容量達到11.8億千瓦,已超過煤電成爲裝機第一大電源。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超過28%,已處於國際前列。市場規模也持續擴大,今年1—6月,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2.85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61.1%。

在上述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認爲,新形勢下,我國電力行業發展仍面臨的諸多挑戰,一是能源電力需求增長迅猛、保供壓力較大;二是電力行業碳減排壓力持續加大;三是電壓、頻率穩定問題凸顯,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四是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逆向分佈;五是靈活電源的最大調節能力與新能源波動不匹配,制約了新能源消納;六是終端消費電氣化水平和能效有待提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與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息息相關,此次《行動方案》的提出,既明確了新型能源體系下電力系統轉型發展的目標,也提出了能源轉型加快建設的關鍵舉措,從不同方面爲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上述會議上表示,電力低碳轉型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要以“技術創新”爲牽引,推動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形態轉變。要以“新興產業”爲導向,因地制宜地謀劃和發展先進電網技術研發與應用、數字產業集羣建設、儲能產業集羣建設、綜合能源產業集羣建設、電動汽車充換電集羣建設,以及電力工業軟件系統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劉吉臻指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是在傳統電力系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演化的過程。技術創新重點方向是“多源互補、源網協同、供需互動、靈活智能”。要着力推進五大關鍵技術創新,包括新能源發電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先進燃煤發電技術創新,促進新一代煤電升級;智能電網技術創新,保障電力系統穩定、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配電網高質量發展、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需求側協同能力提升;多元儲能技術創新,促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電能替代及再電氣化技術創新,推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

體制機制改革愈發迫切

“能源的轉型不是在現行體系下的修修補補,而是整個能源體系的重塑。”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在會議上表示,電力系統的設計和運行要從以穩定可預測的化石能源爲基礎,變革爲以波動的可再生能源爲主,既需要硬件設施的重建,也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使得生產關係的發展適應生產力的進步。

“當前,要充分認識電力市場建設條件的變化以及在理論創新和制度建設方面面臨的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會議上指出,新能源具有低邊際成本、高系統成本的特性,電力市場競爭理論發生重要改變,電力市場理論基礎和交易規則需要重構;電力市場利益主體多元化,電動汽車、儲能、分佈式、微電網等快速發展,電力系統雙向互動特徵更加明顯,市場主體多元化,統籌協調難度加大。此外,隨着電力市場的參與主體、成本特性、平衡模式發生顯著變化,一些體制機制問題也逐步顯現。比如,煤電保供價值未能充分體現,抽蓄、新型儲能、電動汽車等市場價格機制還不完善,峰谷電價時段劃分沒有充分體現新能源綠色價值,電碳市場協同有待加強等。

8月11日正式公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也明確“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陳宗法認爲,我國經歷兩輪電力體制改革,取得諸多成效,不過目前電力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電力系統結構性矛盾突出,集中體現爲源網荷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也反映了網、源兩個環節“壟斷與競爭”的體制差異,影響清潔轉型、能源保供。第二,儘管電力市場架構體系初步搭建,但不到位、不完善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三,行政不當干預、政策繁雜多變,企業難以適從,亟需界定有爲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邊界。

對於下一步深化電改的方向,陳宗法認爲,要以系統思維深化改革,構建能源電力領域“兩新”體系;聚焦網源協調,在中央政府的指導和監督下,進一步開放電網投資,研究推進輸配分開改革,實現電網“管得住”與“放得活”的有機統一。另外,聚焦新能源消納,以市場機制爲導向,加強源網荷儲協調,市場、政府、企業協同發力,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與“雙碳”目標實現。

“我們還需要以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爲方向,進一步優化完善和落實電力市場體系的各項舉措,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實現電力市場體系由‘大而全’向‘實而效’轉變。”陳宗法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認爲,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市場機制創新的核心是有效實現電能量價值、調節價值、綠色價值三種價值。而要有效實現前述三種價值,需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力,讓政府在彌補市場失靈方面精準發力。

林衛斌建議,完善電能量市場建設,充分實現節點電能量價值;完善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充分實現靈活性調節價值;以容量電價爲過渡,積極推進容量市場建設,有效體現容量價值;暢通新能源消納渠道;健全綠證制度,充分實現新能源綠色價值;分類施策,健全儲能發展機制;建立健全常態化需求響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