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需要什麼樣的金融供給?我國產融合作加速探路
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
國家產融合作平臺自上線以來,累計入庫企業近34萬家,入駐金融機構近3000家,累計助企融資突破1萬億元……這組數據來自日前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閉幕式上揭曉的“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十大成果”。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是立國治本、強國之基。當前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需要什麼樣的金融供給?產融合作又該如何深化?
10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奮力開創新型工業化新局面”主論壇上強調,新型工業化爲產融合作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產融合作邁上新臺階。
熊繼軍具體指出,要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新型工業化順暢流動,多措並舉推動產融合作邁上新臺階。要進一步深化政策協同、爲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優化完善服務生態、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創新適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一是深化政策協同,爲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交流互信,強化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形成政策合力,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精準施策。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推進產業政策與金融、財稅、貿易等政策的協同,提升政策的整體效能。
二是完善服務生態,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手段,爲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務。深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開展“股貸債保”聯動試點,實施成果的轉化對接。聯合技術攻關行動,構造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
三是強化創新適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金融的適配性。推動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和各類金融改革實驗區深化前瞻的探索,建設金融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加快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深度應用,支持金融數字化轉型,助力防範化解風險,構建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良好局面。
在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也表示,製造業升級改造“補鏈”“強鏈”“延鏈”和搶佔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等都需要大量的長期資金投入,新型工業化對金融供給提出更高要求。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則指出,要穩住製造業佔國民經濟的合理比重,建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和金融體系良性互動的增長機制和格局,實現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互通、共生共融,優化信貸結構,讓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流向製造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雷文表示,經過不斷探索實踐,產融合作的“四樑八柱”已經建立,建議加強信息共享機制,抓緊出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相關政策文件,構建全產業鏈條攻關的金融服務體系。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加強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爲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產融合作力量。
據瞭解,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合作承辦的“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奮力開創新型工業化新局面”論壇,是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的主論壇之一。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地方工信主管部門、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金融機構、產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媒體機構的各位代表就深化產融合作、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展開深入交流。論壇期間還舉行了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等一系列成果發佈和項目簽約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