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仍在?基金經理:沒有任何理由看空......

雖然年初遭遇重挫,但貴爲A股“信仰”的醫藥板塊正穩步回溫。

數據統計,申萬醫藥指數2月6日至3月6日已反彈16.8%,在此期間,不少次新基金抓住了反彈的勢頭積累了來之不易的正收益,還有部分創新藥主題基金即將收復年內失地,但也有投向港股市場的產品依舊面臨超過15%的回撤。

領漲基金有何特徵?

天弘基金郭相博認爲,2月份市場更多反映的是風格而非方向,前期的極端反應更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衍生品方面出問題帶來的連鎖反應,並且和基本面擔憂形成了負向循環。極端反應後的反彈,也會出現對抗前段非理性下跌後的“解決問題”修復,修復節奏也會對應“解決問題”的節奏,農曆年前後至今的反彈,從修復角度來看已經基本到位。

基金方面,截至3月6日,200餘隻醫藥或醫療主題基金中,年後業績收正的僅有8只。漲幅居前的分別爲宏利醫藥健康、匯添富全球醫療人民幣以及湘財醫藥健康等。

從特徵來看,寥寥數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多爲震盪市中成立的次新基金,這部分產品“躲”過了春節前的下跌行情,並在升溫行情中逐漸建倉,取得了較爲樂觀的累計淨值。如宏利醫藥健康漲幅超過8.76%,該基金成立於去年12月末,今年年初至2月5日低點時,靠着較低的倉位僅下跌不到5%,而同期醫藥生物指數跌幅超過了20%。但據推測,在行情底部,這隻規模爲7800萬元的基金大概率將倉位擡升,淨值上獲得了強力反彈,類似情況的基金還有同日成立的湘財醫藥健康等。

此外,投向美股市場的多隻醫藥基金也業績收正,如匯添富全球醫療人民幣、易方達標普醫療保健A人民幣和廣發全球醫療保健A人民幣等。

跌幅居前的基金則集中於港股相關ETF等,多爲17%左右的下挫幅度。對此天弘基金賀雨軒認爲,從去年四季度開始,A股以及港股的醫藥指數走勢與發達國家的醫藥指數走勢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方向背離。他表示,2023年11月初開始,美聯儲加息週期即將結束、降息預期不斷增強、美債收益率快速下行,發達國家市場的醫療保健/生物科技/創新藥的相關指數作爲受此影響邊際轉向最明顯的進攻性資產,已經提前啓動,普遍上漲了30%~40%。而A股和港股醫藥對此並未充分反應,不但沒有一同上漲,反而自2023年11月至今出現了約20%的下跌。“我們認爲,A股和港股醫藥在全球配置性資金視野中的投資性價比,會在這四個月與發達國家市場醫藥指數的階段性背離之後,而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和確認。綜上,我們對A股和港股的醫藥行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表現都抱有非常明確的看好觀點和較高的收益預期”。

創新藥率先走出泥淖

細分來看,創新藥指數在回溫的行情中走出更好的“風景”,Wind創新藥指數2月6日以來漲幅已經超過20%,且國泰君安創新醫藥、廣發創新醫藥以及紅土創新醫藥保健等收復年內失地也僅一步之遙。

宏利基金經理周笑雯表示,創新藥是醫藥板塊內一類高風險偏好資產,在板塊反彈過程中通常表現出更大彈性,具備較強的貝塔屬性。財通基金張胤認爲,國內頭部創新藥企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臨牀中的部分產品已經實現了“全球新”並實現了海外授權,得到了大藥企的認可。

富國基金經理趙偉則表示,醫藥板塊細分領域之中,目前創新藥談判機制已基本形成,行業或將進入收穫期,以創新爲主的產業性機會或將成爲2024全年醫藥板塊投資的核心主線。

首先,2023年國產創新藥迎來“大豐收”。趙偉表示,創新藥IND(新藥臨牀研究審批)從2019年到2023年都是井噴階段。華創證券統計顯示,2023年,國產新藥首次IND品種數量達694個,在總量高位的情況下保持了34%快速增長,創出歷史新高;國產新藥首次獲批品種數量爲27個,同比增長145%,同創歷史新高;國產新藥首次NDA(新藥註冊上市申報)數量達56個,亦創歷史新高。三大數據不斷刷新預示國產創新藥或將於2024年迎來爆發式獲批。

其次,創新藥醫保談判機制已基本形成。趙偉認爲,目前醫保續約政策已經產生了一個有序的、有規則性的降價過程,2016年—2023年,醫保談判已經常態化。從過去7年醫保談判結果來看,醫保局的降價標準一直保持在較爲理性範圍內,首次談判品種的平均降幅保持在50%—60%區間,續約談判平均降幅收窄爲個位數。

第三,創新藥出海成績斐然。華創證券統計顯示,2023年,國產新藥海外授權合計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金額超過400億美元,授權或合作項目數量超過100個,國產新藥海外授權金額相較於2018年提升了近40倍。 基金經理:醫藥股信仰依舊

周笑雯認爲,站在當下時間點,認爲醫藥板塊估值依然低於歷史中性分位,板塊內存在大量未來2—3年業績持續增長、但PEG估值依然小於1的公司,板塊整體的估值風險可控。隨着醫保控費等政策常態化,政策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日趨減弱,對板塊情緒衝擊也在變小。她表示,展望2024年,醫藥仍然是全年A股需求端最確定的子行業之一,基本面與股價表現出現背離。從行業比較維度看,醫藥作爲剛需、必選消費,在經濟增速換擋下臺階的過程中,增長的韌性、確定性強,行業增速有望維持超2倍GDP增速,是成長性比較好的細分領域。從基本面角度看,藥品、器械、設備、耗材、醫療服務、醫藥消費品等領域的主要公司2024年業績增長確定性強,估值處於歷史較低分位,部分個股超跌,具備極強的配置價值。

“經過3年震盪下跌,醫藥板塊跌幅超過50%,調整時間、調整幅度都已相對充分,指數處於底部區間,無論是短、中、長維度,亦或絕對、相對收益維度,均有相對較好投資機會。”

賀雨軒則更爲旗幟鮮明地表示,“在全市場代表指數、醫藥指數都已經跌破2022年4月底、2022年9月底的明確低點之後,基於基本面和估值的角度,沒有任何理由不保有明確的看多觀點。”他認爲,自下而上地看,醫藥行業中絕大部分大中企業已經具備非常優異的性價比。而站在行業間比較的視角,無論從行業基本面還是估值水平的維度觀察,醫藥都應是很難被錯過的投資選擇。當前行業估值依舊處於絕對低位(市淨率處於歷史的最低1%分位),而基本面已經明確走出底部。疫苗(常規疫苗接 種正在快速提升,重磅新品也將帶來較大增量)、血製品(規劃中的行業整合、新漿站落地的趨勢均在近期獲得確認,行業重回成長階段)都走出明確的向上趨勢,消費性生物藥等複合領域(如降糖減重藥物)也存在較明確的總量和結構性機會。

責編:王璐璐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