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一線觀察|海瀾之家:數字科技“織”出智慧服飾
新華社南京6月5日電 題:海瀾之家:數字科技“織”出智慧服飾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在3D智能量體系統停留幾秒,各項身材數據即時反饋後端,1小時後便可取走量身定製的西服;每片面料附着編碼,掃碼即能實時光影裁剪,裁剪速度達每秒2米,效率提升3.75倍;環境模擬實驗室裡,各類服裝經歷高溫、不同級別風力和降雨模擬的層層考驗…… 紡織服裝行業被認爲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之一,傳統服裝企業如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記者走進位於江蘇無錫的海瀾之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自動備料、光影裁剪、混流縫製、整燙包裝等數字化技術讓人目不暇接。 海瀾集團董事長周立宸介紹,海瀾之家自2021年起通過數智化改造構建智慧生產系統,包括個性化服裝智慧生態體系“海瀾致+”、智能製造生產平臺“海瀾雲服智慧工廠”、前沿智慧大腦“雲服實驗室”等,形成服裝“量身智造”的閉環。 其中,“海瀾致+”可將電商平臺前端個性化定製數據轉化爲後端生產數據,結合智慧工廠形成定製化服務,同時以數字服裝主體開設虛擬購物平臺,將線上社交與數字化產品深度融合。 “海瀾雲服智慧工廠”則集“數據庫、數字雲、製造雲”於一體,藉助5G、人工智能等實現批量化柔性生產,效率成倍提升。 “以前電商平臺定製西服的生產週期爲21天,數智化改造後現在只要4天,加上3天物流時間,共計7天即可到貨。”周立宸說。 在工信部公示的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示範名單中,海瀾之家申報的“服裝行業數字化供應鏈協同運營能力”在列,其通過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等全流程數字化監控和智能化管理,實現供應鏈快速響應、高效協同。 記者在海瀾之家智慧物流園看到,物流配送的分揀環節已實現全自動化,現場7個智能高位庫能滿足約4000萬件的存貨量,較改造前提高7倍。掃描貨品到完成出貨僅需約30秒,倉儲物流週轉效率大幅提升。 在對生產線進行數智化升級的同時,海瀾之家加大服裝產品的創新研發力度。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海瀾之家研發費用分別爲1.24億元、1.94億元及2億元,呈持續增長趨勢,集團及子公司目前擁有有效專利總數超430項。 在海瀾之家的“雲服實驗室”,一件男裝的尺碼可多達12種,這得益於企業充分運用服裝設計、裁剪專利等,力求滿足不同地域消費者的多元化身材需求。同時,推出可智能調控溫度的T恤、石墨烯塗層蓄熱的羽絨服等富有科技感的單品,得到消費者追捧。 從出土文物溯源“國風”服裝馬面裙的形制流變、體系化歸納分類198種中國傳統色彩、製成“華彩·國色”色卡第一版……這些是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近期發佈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海瀾之家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一方面將高新技術運用於傳統民族服飾,另一方面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推陳出新賦予現代服裝文化生命力。 新質生產力的底色是綠色。 從服裝原材料、工藝、設計、生產到回收再利用,海瀾之家開展綠色環保實施過程管控,降低產品碳排放。比如推出的“紙型紗T恤”,融合造紙工藝,運用環保製漿技術,規避傳統染織過程的繁複處理,對環境更友好。 在零售環節,加快數字化建設正成爲越來越多服裝企業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選擇。 在海瀾之家全國超6000家的零售門店內,工作人員只需手持射頻識別讀寫器,在幾米外一次性讀取貨架上數百件服裝的信息,通過無線電波與讀寫器通信,產品的各類數據能得到即時存儲和處理,數秒內就可完成貨品清點。 爲管理好供應端與銷售端,海瀾之家通過搭建射頻識別技術相關係統,在數字芯片中嵌入服裝品號、色號、規格、數量等各類信息,對每件服裝實時監控,收集詳實數據,實現設計生產、倉儲物流與門店銷售的無縫銜接和全流程管控,提升零售門店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依託創新驅動和數智化轉型,一個滿足多元需求、品牌矩陣良性增長、供應鏈與渠道資源共享的產業生態已經形成。”周立宸說,未來海瀾之家將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產品升級,爲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