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高雄南區焚化廠改建續擱置 防釀垃圾風暴
位在高雄小港、採公有公營的南區焚化廠已運轉24年,因設備老舊,運轉率逐年下降,環保局採用民間促參的ROT方式進行修建工程,引發地方激烈反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南區資源回收廠營運24年,效能降到6成,市府計劃重新建廠,但究竟要ROT、BOT還是繼續公辦公營始終喬不定,近日辦公聽會又被質疑會議記錄登載不實,市府與民衆間嫌隙加劇,全案爭迭不休,再不跨越「鴻溝」積極解決,一旦出現去化量能缺口,恐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垃圾風暴,屆時誰該承擔?
高雄4座焚化廠均達20年使用年限,岡山、仁武廠委外經營,中區、南區採公辦公營,日處理量居冠的南區廠爐況不佳,改建方式卻吵了6年,環保局傾向採促參方式改建,小港居民卻怕廠商收燒垃圾「作假帳」,地方淪爲空污犧牲品。
南區廠2000年啓用,市府2018年「自辦整改」流標,2年後「建新拆舊」也無共識,2021年辦ROT招商會,居民指不如公辦,近期辦BOT說明會又被疑爲強渡關山;任憑環保局說破嘴指還沒拍板,民衆仍無法採信。
焚化廠究竟公辦公營好,還是導入民間資源的ROT、BOT等模式好,放眼各縣市,情況不一,就公部門而言,促參方式省錢、省力,市庫可減少支出又撇掉營運壓力,但市民怕的是得標商所託非人,收燒垃圾胡亂瞎搞,且規避監督控管,賠上的將是全民利益。
市議員陳麗娜2013年起關切此事逾10年,最近一次參與BOT公聽會發言20多分鐘,會議紀錄卻僅短短38個字,令她肝火大動,怒批登載不實;她指廠商在乎的是收燒多少垃圾量保持獲利,民衆要的是健康、民代則要監督權,南區廠改建案未做評估報告即辦公聽會,明顯程序不正義。
她也指,岡山、仁武廠採ROT,收燒外縣市垃圾1公噸可賺8千元到1.2萬元,收高市垃圾1公噸僅2050元到3150元,優先燒本市垃圾的契約精神早已破功,另竟傳言有大樓委外收運垃圾,須花高價買外縣市配額送廠焚燒,更是誇張離譜。
諸如此類疑慮,一再破除市民對市政治理的信任,市府若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南區廠改建案持續擱置無解,待原焚化廠壽終正寢之日,將是新垃圾風暴生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