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漁業總經理 養殖達人張東昇 開啓臺灣第二春
星源漁業總經理張東昇。圖/袁顥庭
泓德能源旗下的「星源漁業」,主要負責漁電共生案場養殖規劃與執行,也是漁電共生最具指標性的水產品牌。今年開始以生態養殖方式於臺南七股漁電共生之「日運案場」,混養白蝦、烏魚與蝨目魚,成果斐然,幕後推手就是人稱「東哥」的星源漁業總經理張東昇。
泓德能源由董事長謝源一和總經理周仕昌兩人三顧茅廬,才邀請到擁有超過40年經驗、曾在世界最大養蝦場管理4,000公頃漁塭的養殖達人張東昇,回臺組成星源漁業專業養殖團隊。東哥直言,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被董總兩人強調的「養殖爲本」的理念所打動,才接下這份任務。他強調,這次回來希望分享多年來在養殖路上跌倒的傷痕與經驗,把多年下來完成的SOP跟年輕人分享,要開啓臺灣養殖業的第二春。
東哥進一步說,日運案場含鹽量高、缺乏淡水,首次養殖策略就是「慢慢養」,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環境,並搭配AI智慧管理系統,自建大數據監控養殖過程並累積資料庫。
舉例來說,臺南七股地區養殖池水鹽度超過千分之50之上,許多生物雖可以成長但總是伴隨着高死亡率,不利白蝦養殖,而原定7月底採收白蝦的計劃,雖因颱風杜蘇芮而延期,卻也因颱風雨量爲養殖池帶來新水並淡化了鹽度,8月首次採收白蝦的成果,超過1,500臺斤,烏魚與蝨目魚則預計於11月份收成,2023年漁獲總營收預估超過1,200萬元,吸引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前來參觀,當地的養殖戶、附近的漁電共生案場負責人等,都很好奇星源漁業的成功秘訣。
東哥最遠曾跑到伊朗建設蝦苗場,也掌管過印尼面積廣達4,000公頃的魚塭,多年來,陸續見過各種不同型態的養殖環境。他說,每個池子形狀、水質、進排水、陽光照射都不一樣,做漁電共生就要有心理準備,每個案場都不同,得依照條件得要量身定做。
泓德從一開始設計養殖池時,就先讓養殖部門看過,再進行排布跟光電板設計,這麼一來,養殖場後續的安排就會順手的多,不會因爲光電板影響養殖成效。星源漁業同時整合魚塭開發、水產設計、魚苗培育、養殖到收穫等產業鏈,還廣邀多家水產通路建立策略聯盟,建構產銷一條龍的策略,掌握髮電與漁獲雙商機。
臺灣水產70%靠進口,東哥期望慢慢的調整比例,讓臺灣本土養殖擴大市佔率。他強調,只要漁民想要學習的技術,都會手把手教下去,並儘量僱用在地年輕人,讓養殖深耕。
臺灣在此領域曾出現過一段空窗期,導致現場人員很少,多轉向學術研究。現在星源漁業碩士佔了快7成,即使頂着這麼高的學歷,每人都還是要從搖竹筏開始學起,要會做水車、撒網,不管什麼學歷都要從基本功做起。養殖業就要配合養殖的週期,不要講幾點下班,放養時間不要排年休,等到收成之後,整理池子,設備歲修才能休年假,導正年輕人的觀念。
回臺後的東哥,投身養殖現場外也常受邀到大學演講,分享養殖AI和經驗。由於星源漁業目前是臺灣唯一一家在養殖業導入ERP管理的養殖公司,東哥說,雖然現在有AI協助管理,但是養殖還是要每天去看,不能只靠數據,放在池子的感測器會長藤壺、藻類,還是得清理,星源漁業團隊每天要在現場走動,一天測兩次,一次六個指標上傳到公司製表,會讀表才叫懂得養殖。AI系統可以提供數字,但是管理者下一個動作要做什麼?這纔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