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文物“東遊記”:巡展三年輾轉中國十餘家博物館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自11月27日起,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持續在敘利亞西北部等地區發生大規模交火,敘利亞局勢驟然升級。當地時間12月8日,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宣佈推翻總統阿薩德政權。同時,俄羅斯外交部8日稱,阿薩德在與多個敘利亞衝突方談判後辭去總統職務,離開敘利亞,並下令和平移交權力。

短短十二天,敘利亞局勢發展之快、演變之劇令全世界都眼鏡大跌。這個擁有3500多處古蹟的國家,地處亞非歐的十字路口,被譽爲裸露在藍天下的龐大博物館,各種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也讓敘利亞成爲了世界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但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至今,其境內大量文物古蹟遭破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巴爾米拉,就曾被極端組織攻佔,嚴重損毀。

如今,敘利亞局勢驟變,這座文明古國的珍貴文物該何去何從?其實,早在2021年,就有一批跨越幾千年至幾十萬年的珍貴文物自敘利亞出發,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並在這片東方的土地上開啓了長達數年的巡展之路,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是其中重要一站。就在不久前,《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說敘利亞萬年曆史》特展剛在南京城牆博物館落下帷幕。這批文物的去向,也牽動着無數歷史文物愛好者的心。

12月10日,據知情人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批文物還將繼續在中國展出,下一站是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記者通過查詢發現,中國政府採購網曾於10月發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敘利亞展(暫定名)競爭性磋商公告。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嘉興博物館展出 圖據嘉興博物館官網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嘉興博物館展出 圖據嘉興博物館官網

敘利亞文物的“東遊記”

2019年首次來華、2021年開啓中國巡展

“150天,100件精美文物,220000+觀衆……《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說敘利亞萬年曆史》圓滿落幕!”今年10月28日,南京城牆博物館在官方公衆號發佈這條推文,這批來自敘利亞的珍貴文物正式告別了這座博物館,踏上了未知的旅程。“目前展覽已經結束,我們已經將展品返還了相關部門。對於這批文物的動向,我們目前暫不知情。”南京城牆博物館工作人員這樣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據公開信息顯示,該展覽彙集了100件(套)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的文物精品,講述着敘利亞於數十萬年間譜就的文明史詩。當這批展品亮相在南京市民的眼中時,還有一批敘利亞國寶級文物在南寧博物館同時展出。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 圖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公衆號

將時間線拉回2021年,爲慶祝中敘建交65週年,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敘利亞文物和博物館總局共同策劃“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彼時,來自敘利亞9家博物館的共計195件/組文物跨越山海,開啓在華巡展,首站來到深圳南山博物館。此後3年,北京、成都、廣州、嘉興、銀川……它們輾轉十餘座城市,在中國多家博物館間進行着一場“接力跑”。

而在更早前的2019年5月,“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當時,敘利亞有37件文物亮相,那是敘利亞文物第一次來華展出。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展出 圖據南京城牆博物館公衆號

在此次文物“東遊”之中,嘉興是其中的一站。“這是敘利亞古代文物首次在嘉興地區展出,也是嘉興博物館首次舉辦境外來華文物展,觀展人數超過了10萬。”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嘉興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樣說道。在2024年1月至4月,“文明的十字路口——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該館展出。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因爲敘利亞文物的特殊性,所以在策展的時候,曾有一種“悲從中來”的感受,敘利亞長期處於動盪之中、戰火紛飛,百姓的生活也不穩定,但曾孕育出極爲璀璨的文明。

“這批文物也是因爲局勢的動盪常年在中國展出。它們來中國已經好幾年了,也只有在中國能那麼安全,可以一年又一年巡展。自從展覽結束後,我們就沒有關注這批文物的去向了。如果這批文物能夠‘回國’,也是件好事,意味着敘利亞的局勢正在好轉。但現在不僅文物可憐,當地的百姓更可憐。”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展出 圖據南京城牆博物館公衆號

戰火再起後,珍貴古蹟文物何去何從?

研究學者:敘利亞的文物保護者值得信任

古代敘利亞,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黎凡特”地區,意爲太陽升起的地方,寄託着人們浪漫的遐想。自古以來,因其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種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兩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希臘化的風潮、羅馬的榮光,在敘利亞留下了古老的楔形文字、宏偉的城邦建築、融合的藝術風格,還有天文星象、數學歷法、文學史詩……人類文明之光在此閃耀,世界對話與交流的序曲在此奏響。

敘利亞古代文物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 圖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公衆號

可自2011年內戰爆發,敘利亞全國都陷入了戰火中,這個猶如一座裸露在藍天下的龐大博物館的國家,其境內多處考古遺址都遭到了大規模破壞。“作爲研究者,我們肯定會因爲文化遺產受到破壞而感到痛心。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用冷靜的眼光看待,這些文化遺產被破壞的背後,有着更爲複雜的原因,摧毀者的目的往往不僅僅只是爲了摧毀文化遺產。”身爲關注兩河流域文明20多年的學者,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獻華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談到了他所關注的敘利亞文物的安全問題。

王獻華教授表示,據他從同行瞭解到的信息來看,近幾年敘利亞境內的不少古蹟和文物,確實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壞。“比如說巴爾米拉古城,不說‘連根拔起’,但造成的破壞已經很難恢復了。還有很多寶貴的遺產,如亞述帝國時期的雕塑,它也受到相當嚴重的攻擊。並且在破壞之外,文物在維護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獻華 攝影 徐語楊

作爲敘利亞的一張國家名片,有着2000多年曆史的巴爾米拉古城被譽爲“沙漠新娘”,一直是該國最值得驕傲的寶貴財富之一,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在2015年,極端組織在佔領巴爾米拉期間,炸燬了貝爾神廟等多處考古遺蹟。這些建築經受住數千年自然的洗禮,卻最終倒在人類的炮火下。

在王獻華教授看來,被稱爲“文明的十字路口”的敘利亞,自古以來就是戰爭頻發、政治動盪之地。正因於此,造就了多種文化在這一地區碰撞交融。“從古至今,敘利亞所處的位置及多方面因素,就註定這是一個人羣混雜,政治很難穩定的區域。放眼整個西亞地區,尤其以敘利亞爲代表。”

他講道,殘酷的真相在於,當人們稱讚敘利亞留下了璀璨的文明成果的時候,也同時表明此地在歷史的動盪混亂,不停地被破壞、被重建,才留下如此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從歷史學者的眼光來說,我們需要意識到,生活在‘十字路口’並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如今,敘利亞再度陷入動亂之中。王獻華教授表示,在目前的政權更迭期間,也許會對敘利亞境內的文物保護方面造成混亂。但從他所接觸到的敘利亞文物工作者來看,事實上敘利亞有關方面的教育水平、學術水平和認識水平相當不錯,這也是讓他印象深刻的地方。

“就目前在中國巡展的這一批敘利亞的古代文物,我們借展過來的時候,對方提供的說明材料是相當專業的,水平非常高。也就是說,敘利亞在文物保護、文博管理等方面的同行是值得信任的。我相信他們會在短期內找到合理的方式,讓文物得到保護並延續。這一點我還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