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小孩踢門辱罵中國人,喊“秦腔窮”,網友:他曾受國人資助

中國人善良淳樸,遇到身處危難中的敘利亞人,總是願意伸出援手,可敘利亞小孩面對國人卻踢門大喊辱華詞彙“秦腔窮”,被網友抓到後還不肯道歉。

小孩爲何這麼做呢?背後藏着什麼不爲人知的隱情?

“秦腔窮”辱華引爭議

“秦腔窮”(Chink)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國,最初用來形容眼睛細小,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意味,逐漸演變爲專門針對華人的蔑稱,它的侮辱性不言而喻。

敘利亞一些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通過接觸到這個詞彙後,很快就跟風學會了這個詞,還專門跑到中國人面前喊,博主“敘利亞宇哥民宿”(以下簡稱宇哥)就被喊“秦腔窮”。

他本來在敘利亞開設民宿,卻頻繁遭受當地孩子的騷擾,他們不僅敲門踢門,還高喊“秦腔窮”。

遇到一個敘利亞本地孩子在踢門後高喊“秦腔窮”,徹底激怒了他,他追趕孩子,最終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找到了肇事者。

博主選擇將孩子帶到學校,希望通過教育機構解決問題,雖然當地居民試圖勸阻,但在博主堅持下,最終對孩子進行了批評教育,當場警告孩子別再犯類似錯誤。

另一個博主“搖錢多”則選擇了更爲強硬的應對方式,他本來穿着皺巴巴的襯衫、黑色皮鞋的博主,帶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氣場走上街頭。

很快,他就遇到幾位當地小青年對他喊出“秦腔窮”的歧視性言辭,甚至嬉皮笑臉,站在原地等着看他的反應。

博主聽到後瞬間轉身,帶着憤怒直衝向其中一位,掄起拳頭狠狠揍在對方身上,這位小青年反應過來後倉皇逃跑,博主則緊跟其後,追着繼續打,讓對方在驚慌失措下穿過街道,最終不敢回頭。

本以爲“殺雞儆猴”能起到威懾效果,沒想到又有一些年輕人接連挑釁,都被博主一一打退。

博主豪言,這條街上任何叫囂侮辱中國的,他“來一個抓一個”,他在街上來回走動表明態度後,附近的當地人也開始變得禮貌,不再敢輕易挑釁。

可還是有幾個小孩學着喊出侮辱性言辭,博主毫不猶豫繞到小孩面前,直接甩了一巴掌,將對方嚇得驚恐逃跑。

這一系列舉動贏得了網友的廣泛支持和讚揚,許多人表示,首次在海外見到中國人因不平而奮起反擊,一展中國人的自尊與力量。

網友分析這位博主可能有退役軍人或武術世家的背景,因而在敘利亞街頭顯得格外自信有底氣。

“烏克蘭搖錢多”和宇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都是他們的個人選擇,宇哥的做法更加溫和,注重溝通和教育,希望通過長遠的影響來改變現狀。

而“烏克蘭搖錢多”則選擇以暴制暴,通過強硬手段捍衛尊嚴,但這種方式也存在爭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個別敘利亞人,特別是年輕人,並不瞭解“秦腔窮”的真正含義,僅僅將其視爲一個普通的詞彙,甚至誤以爲是表達友好的方式。

這種認知偏差,和網絡信息的傳播以及文化教育的缺失有一定關係。

博主“北海流浪記”在敘利亞街頭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當地人是否瞭解“秦腔窮”的含義,結果顯示,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個詞的歧視性含義,只是從網絡上學習到這個詞,並盲目跟風使用。

這次宇哥爲了讓更多人知道“秦腔窮”是個不好的詞彙,就把自己的經歷發佈到網絡上,細心網友發現,喊他“秦腔窮”的小孩,在一所中國人辦的學校讀書,疑似是劉開心的學生。

劉開心就是那個因爲資助敘利亞孩子在網絡上引發議論的女博主,她爲敘利亞小男孩提供過不少幫助,卻沒能換來對方太多的善意對待。

但並非所有敘利亞人都對“秦腔窮”一無所知,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敘利亞人,瞭解這個詞的歧視性含義,並對使用這個詞的人表示譴責。

面對“秦腔窮”這樣的文化歧視,不同的應對策略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強硬的反擊或許可以一時震懾對方,但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偏見,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影響到兩國人民從古代絲綢之路時期就發展起來的的友好關係。

跨越文化隔閡的朋友

中敘兩國之間的交往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絲綢之路時期,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敘利亞,而敘利亞的文化和宗教也對中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爲中敘兩國帶來了新的合作機遇,也爲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敘利亞作爲“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文化旅遊等領域有着廣泛的合作空間。

敘利亞小夥拉丁,曾是南京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就是中敘文化交流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他熱愛中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能製作中國菜。

他通過拍攝短視頻,向敘利亞民衆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但小男孩喊“秦腔窮”的事情不斷髮酵,也給我們提了個醒。

共建理解與尊重

在全球化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文化誤解和衝突也隨之增加,爲了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們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比如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瞭解和尊重,避免因爲無知而造成冒犯。

國人和敘利亞人遇到文化誤解時,也要保持冷靜,耐心解釋,避免情緒化和過激反應,通過溝通和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化解矛盾。

官方媒體和像宇哥這樣的自媒體,也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客觀公正地報道不同文化,避免傳播偏見和歧視性信息。

我們也要積極宣傳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引導公衆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

而對於每一個身處異國他鄉的中國人來說,維護自身尊嚴的同時,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化溝通,成爲文化交流的橋樑,讓世界聽到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