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認證 羽衣甘藍護眼、降膽固醇、抗癌

羽衣甘藍含有許多營養素,營養密度爲所有食材之冠。(圖/取自包圖網)

24節氣中的大寒(1月27日)將屆,代表已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臺灣今年碰上暖冬,少見冷氣團,遑論寒流,倒是冬季蔬菜產量大增,價格下滑,正是大啖蔬食的好時機,被譽爲超級食物的羽衣甘藍更是受歡迎,只是臺灣產量少,進口價高,饕客大嘆無奈。

羽衣甘藍屬於十字花科,原產於地中海至小亞細亞一帶,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至西元10世紀初的古羅馬時期。超市販售的羽衣甘藍是19世紀末義大利農業學家培育的品種,稱爲「甘藍菜心」,主要產地在歐洲,但在美國也有不少愛好者,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就在他設計建造、被列爲美國國家地標的蒙蒂塞洛莊園試種不同品種的羽衣甘藍,研究有什麼不同。

過去20年,學界陸續揭露羽衣甘藍擁有的多種營養素以及抗氧化物質。以公式「H=N/C(營養密度=營養/熱量) 」計算營養密度,羽衣甘藍居所有食物之冠,因而成爲世界上廣受歡迎的蔬菜之一,被封爲「超級食物」,甚至有「蔬菜之王」的稱號。2012年克羅埃西亞研究人員更直指出羽衣甘藍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K等多種維生素、可協同維生素C抗氧化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包括芥子酸、水楊酸、山奈酚和槲皮素、綠原酸等,還有礦物質鈣、鐵、鉀,營養滿點,又具有低熱量、高纖維、零脂肪、低糖的特色,堪稱營養巨星。

也因爲有這麼多的營養成分,羽衣甘藍對人體健康的好處極多,不僅可以維護心血管健康,降膽固醇、減脂、調整腸道防便秘,還因爲含有豐富的葉黃素、β-胡蘿蔔素等天然成份,被稱爲「天然太陽眼鏡」,阻擋有害光線對視網膜黃斑部的氧化傷害,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多吃可保護電腦族、電競玩家的視力,也被歐美列爲預防兒童夜盲症的首選蔬菜。

羽衣甘藍坐擁有豐富多酚化合物,其中的植物性黃酮醇——槲皮素quercetin最受學界、醫界與生技藥廠的高度重視,已有多篇研究論文探討槲皮素對預防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論文,例如可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防止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形成),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並促進心血管平滑肌鬆弛(抗高血壓、抗心律不整作用)與肥胖有關的糖尿病和循環功能障礙、情緒問題,更重要是槲皮素在數項動物實驗中顯示出具有抗病毒和抗癌特性,有可能降低罹患某些癌細胞的風險,極具開發前景。

早在2006年孟買的研究人員即曾在《醫藥藥理學雜誌》發表論文,表示動物實驗中,槲皮素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的腫瘤微血管密度,減少腫瘤細胞增生,顯示抗癌活性。2016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討論槲皮素是否可以成爲對抗侵襲式癌症黑色素瘤的新興藥物。

波蘭研究團隊2023年10月在國際期刊《分子Molecules》發表線上論文,指出紅羽衣甘藍萃取物可降低人類結直腸癌細胞(HT-29)活力,抑制其增長,但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2018年土耳其的研究人員則透過動物實驗,研究放射線治療腦轉移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及各種腫瘤之後,吃槲皮素對保護被輻射傷害的正常腦神經。

雖然各國研究帶來槲皮素具抗癌可能性的好消息,但美國癌症協會也曾公開宣傳稱檞皮素只是「被選爲對許多包括癌症的疾病有效的物質」,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臨牀證據說明檞皮素可以預防或治療人類癌症。

各國學界也對羽衣甘藍對健康的益處多所着墨。上海交通大學2023年10月於科學雜誌《農業食品化學學報》發表的最新論文,指出紅羽衣甘藍萃取物有顯著降低認知障礙(老人癡呆症)、減少神經發炎和調節腸腦軸的機能,具減輕認知功能障礙潛力。

義大利研究人員透過細胞裂解試驗,發現羽衣甘藍萃取物似乎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北京工商大學與美國的實驗室2023年7月17日於期刊《食物與功能Food Function》發表的論文,指出除了長大的羽衣甘藍具有豐富營養,多吃紅羽衣甘藍苗也可改變腸道微生物羣,並且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羣,緩解高脂飲食所引起的體重增加和膽固醇代謝改變問題。無獨有偶,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筑波大學等學術機構共組的研究團隊,也於同年10月於《尖端營養學Frontiers in Nutrition》發文,指出羽衣甘藍可以調整腸道菌相,改善便秘女性的排便並影響一些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

因爲學界諸多研究證實羽衣甘藍的高營養價值,其所含的槲皮素有助維持健康,臺灣有業者特別在益生菌產品中加入羽衣甘藍萃取物,博得消費者好評。

相關論文出處: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84700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83882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18733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6884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78199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3678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02898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40172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09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