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學者熱議中國式現代化內涵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並就健全預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舉辦的第六屆馬克思財經科學發展論壇(2024)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三中全會決定的思想根源、理論邏輯、價值取向等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黨委書記林建華在發言中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在這一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政策在宏觀層面的取向一致性,以確保各項政策能夠協調配合、有效執行,對於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及就業這五大政策領域,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對於實現國家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至關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懷國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出發,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
胡懷國表示,爲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順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當前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及其上層建築。
在他看來,新時代新徵程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動力,其制度性成果,特別是根本制度的堅持、基本制度的完善和重要制度的創新發展,都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原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吳衛星分享了關於“農民工家庭化遷移”的最新研究。
根據吳衛星團隊的研究,經濟差距促使農民工向發達地區遷移,而文化差異則降低了農民工遷移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研究發現,提升人力資本和參與社會活動可以減弱文化差異的負面影響。
吳衛星表示,數字金融不僅有助於提高農民工就業質量,也在助力農民工獲得發展機會和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可以促進農民工家庭化遷移。
就如何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深化財經體制改革的具體任務,與會專家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
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馬珺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進入新階段後,也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財政體制提出了新要求。爲此,需要着重處理好政府收入與政府支出的關係、稅收制度與非稅制度的關係、稅制改革與財政體制改革的關係、不同經濟稅基的合理稅負問題以及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財富積累機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張建剛重點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六大原則的內在邏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則”。這六大原則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爲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
張建剛認爲,這“六大原則”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指明瞭改革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揭示了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守正創新體現了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堅持以制度建設爲主線指出了改革的主要路徑,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明確了改革的重要保障,堅持系統觀念彰顯了改革的科學思維和方法。“這爲新徵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張建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