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放日,我關注些什麼
從這個月中旬省實打響頭炮開始,一直到整個五月份,每個週末都會此起彼伏地進行開放日,我每週四或者週五也都會總結當個週末有開放日安排的學校供大家選擇。
如果可能的話,區老師也會抽時間去一些我感興趣的學校開放日。但因爲開放日舉行的時段我基本上都是有工作安排的,所以很難頻繁出現。恰好今天以及5月1號和2號有空,所以我會選擇個別開放日去看看。
今天我去了一中,部分圖片和諮詢發佈在備用號。
多說一句,備用號主要是防止大號踩雷失聯,有時候分享一些稍微敏感的話題,以及部分區老師的個人所見所聞,沒有關注的家長可以順路點個關注。
學校開放日無疑是學生和家長了解一所學校的絕佳途徑,同學們很多目標的種子都是在開放日的時候悄然種下的。
另一方面,開放日是學校展示自己的一個最佳舞臺。酒香也怕巷子深,學校招生的壓力遠超大家想象,即便是最厲害的那幾所也不例外。這時候,通過開放日吸引到萬千潛在目標羣體,然後在當天施展渾身解數展示自己,就是每所學校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好似孔雀開屏一般。
就我個人而言,參加這種學校的大規模宣講會,主要看的是三點:
環境與硬件;
宣講會;
其他特色展示;
這當中,環境硬件是沒什麼好說的。每個家庭敲定了幾所目標學校後,心目中肯定會對環境硬件有個相對的評價標準。
第三點,其他特色展示就非常多元化了。除了常規的參觀和宣講外,不少學校還會在開放日當天展示一些自己學校的特色。
常見的比如命飯堂施展十八般武藝抓住家長和同學的胃;組織學生志願者團隊指引和解答家長的問題,務求令來賓有感受到學校主人翁的溫度和熱情;安排特色社團表演,展示學校的文化、多元的活動和特色的社團,來籠絡學生的心。
不要少看這些要素,在信息極度氾濫,開放日模板化又比較嚴重的今天,很多學生(家長)對一所學校是喜歡還是討厭,可能就取決於一兩個微不足道的細節。
比如,時不時有家長和我說對某某學校感到反感,原因就是自己在問學校老師問題的時候,學校老師態度不好,不耐煩。與之相反的是,學生志願者們的熱情,往往是一個加分項。
這裡頭,我最想分享的是自己宣講會的看法——在我看來,宣講能夠讓我全方位地感受學校,沒有聽宣講約等於沒有去過開放日。
學校要吸引人,說白了就是能否踩到學生(家長)關心的點上,如果把學生(家長)理解爲客戶,其實就是有沒有抓住客戶需求。
那麼,除了前面提到的可視化的東西,如環境和硬件外,客戶還需求什麼?
基本需求應該是:成績、分班、師資團隊、規章制度。
所以,學校應該要講自己的高考成績,講新高一班型設置,選科後的分班調整機制,應該介紹自己師資隊伍的優勢,工作日常,介紹諸如手機管理、宿舍規矩等這些家長比較關注的話題。
以上這些我認爲是必須提及的方面。除此之外,不少學校還會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家長)留下印象。
校園宣講,現在多半是由學校一把手親自出馬,至少也是副校長級別的。宣講的準備是否到位,宣講的內容能否打動人心,事實上成爲了學校當年招生是否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例如,有的學校校長的宣講總是激情四射,展望未來,聽得人熱血沸騰,無疑能夠收穫一批甘願和學校一起“共圖大事”的粉絲。
有的學校則非常務實,不誇下海口,能辦到的就能辦到,不能辦到的堅決不承諾。比如,前兩年我聽過廣外外校的宣講,呂副校長坦言,學校希望學生全住宿,並且逐漸實行兩週纔回一次家的模式,如果家長捨不得放手,希望走讀的,不建議報讀。
有的學校校長,長期紮根這所學校,經歷過學校的高潮低谷,起起落落,學生和老師們一個接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他(她)能衝口而出,令人感同身受。
有的學校,領導班子比較新,但帶來了一套曾被證明過的能夠成功的領導方案,正準備以新到任的學校爲舞臺大展拳腳,你能看得出來他(她)在賣力向你介紹自己的這套模式爲何能夠扭轉乾坤。
各種方式,沒有好壞。他們宣講的方式,往往代表了學校領導班子處事的方式,喜歡與否,有時候很主觀。但選學校本就是非常主觀的,不是嗎?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實幹、務實型的領導班子。所以我這些年深入寫過的一些學校,如玉巖、仲元、清遠鐵一、廣外外校等,都是深入接觸過,覺得他們對我胃口,我也願意介紹給大家。
說完正面的,也稍微提一提我不喜歡的類型。
我不太喜歡的類型是,貶低其他學校從而擡高本校的,成績數據誇大或者失真得過於嚴重的,對自己學校瞭解得不夠深入,泛泛而談空洞無物的。
以上,就是我聽宣講會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