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永續投資必修課:臺灣友善環境指數引領最佳ESG投資

臺灣製造業已逐漸注重環境永續的課題,許多廠商從節能管理、水管理等着手。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成爲現今全球共通顯學,臺股ESG投資也成爲當今熱門議題,企業是否具備良善體質,已是永續經營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投資人觀察企業獲利的重要指標。由臺灣證券交易所旗下子公司臺灣指數公司,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於2021年10月中發佈合作發佈「臺灣指數公司臺灣上市上櫃友善環境指數」,可作爲評估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環境永續發展綜合績效的投資型標竿指數(Benchmark),更可成爲投資人選擇投資標的的重要依據。

2021年10月發佈的「臺灣友善環境指數」,其友善環境表現指標來自臺灣指數公司與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設計的「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評鑑結果。該模組以涵蓋ESG面向之「臺灣永續評鑑」爲基礎,參考國內外永續標準,結合學術與實務,定義電子、製造(非電子)、服務、金融四大產業,以社會(S)、經濟(E)、環境(E)及揭露(D)四大構面(SEED)、14類次構面、上百項評量指標,系統性檢視企業落實ESG與友善環境之具體成效。特別在環境構面,關注環境系統與治理、氣候變遷、能源、空氣、水及廢棄物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永續的關鍵性議題,再結合重大性事件評估機制,及時且完整評估企業因應環境永續之風險與機會的表現。

「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年度評鑑超過500家臺灣上市上櫃公司,可充分反映企業在環境永續的表現。根據近期完成的2020年評鑑結果顯示,金融業平均表現略優於其他產業,主要多數公司已建置完整環境管理制度,其中碳排放、節能管理、水管理、廢棄物管理皆已訂定完善管理計劃,資訊揭露也較爲詳細完整;電子業、製造業在環境面表現相近,多數已取得環境管理相關認證,也已制定氣候變遷因應策略及碳排放管理政策;另電子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表現較爲突出,多數已規劃爭議性原物料管理措施,此部分製造業仍有進步空間;服務業揭露品質相較其他產業仍有待加強,在水資源管理政策及綠色供應鏈管理資訊揭露較爲不足,未來還有努力的空間。

ESG金融商品漸受關注

依據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佈最新《2021臺灣永續投資調查》顯示,臺灣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爲新臺幣17.6兆元,較2019年成長26%,佔參與調查機構管理資產(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47.5兆的37%,已超越《2020全球永續投資報告(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 GSIR 2020) 》中,全球永續投資佔AUM的比例35.9%。預估2022年可望突破40%。此外,臺灣永續投資金額規模約佔全球1.8%,整體永續投資逐漸與國際趨勢一致。在金管會持續推動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2.0、銀行公會和壽險公會發布的TCFD指引等相關政策,在國際ESG風潮帶動下,相信未來臺灣永續投資規模將更添發展動能。除了上述整體面的分析外,若將視角聚焦在個別投資人的投資偏好來看,調查結果發現,30歲至60歲的投資人,對於ESG商品的整體關注程度,顯然高於其他年齡層。在性別方面,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高達8成皆對於ESG相關金融商品有高度興趣。

經由調查結果可知,ESG金融商品已逐漸受到中壯年投資者的關注,而這一年齡層正是引領檯灣經濟發展的主力,ESG相關商品具有潛在的龐大市場,成爲金融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如何利用可靠的ESG評估機制,引領投資人找到一個關注環境永續的便利投資工具,臺灣友善環境指數將可發揮重要效用。

對企業來說,找出永續經營的重要參考面向,有助於企業快速且正確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透過SEED評估國內金融、電子、服務和製造四大產業,2020年以金融業表現最佳,電子業次之,評估結果與國際評比趨勢一致。「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完整評鑑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的友善環境表現,希望激勵企業重視環境永續,能良好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衝擊帶來的機會與風險,邁向永續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