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中無互信 拜習會僅能短期緩和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0日上午舉辦「美國期中選舉後的政經情勢發展」座談會。(朱紹聖攝)

拜習會即將登場,美國總統拜登稱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畫紅線,其中包括臺灣。學者解讀,美中關係或出現短期和緩,但美國所主導國際秩序的衰敗無法改善,大國衝突管理仍困難。所謂「紅線」,應是要求北京禁止片面以非和平方式改變現狀,但雙方並無互信,只是動態的危機管理。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0日上午舉辦「美國期中選舉後的政經情勢發展」座談會。臺大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張登及指出,國際秩序就是指不爆發大國戰爭的可能性,國際社會要維持秩序,就必須要有權力結構、理念和制度。然而,從2019年美國總統川普試行脫鉤政策後,就有學者認爲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出現挑戰。

張登及說,2016年川普勝選,就象徵美國「內變」(社會變化)已累積到一定程度,且仍在延燒。而其他新興大國的工業產值、經濟體量與美國愈趨接近,在世界經濟的佔比逐漸超過美國。如此「外變」加上內變,連動對自由國際秩序造成影響,「用實力說話,以規則爲基礎」的原則遭遇步步進逼的挑戰。

張登及認爲,美中關係在拜習會時,或就氣候變遷、北韓核武問題上出現短期緩和,但長時間競爭是結構性的,不容易改變,美國期中選舉並無法改善自由國際秩序的衰敗,大國衝突的管理仍更加困難。

對於拜登所提「紅線」,張登及判斷,美方將再度要求中方不要片面地以非和平的方式改變現狀,但若這只是華府單方面的要求,中方想必不會埋單。他認爲,美方應該會提出制式的承諾,就是「一法三公報六保證」。他強調,其實雙方沒有信任可言,只能是動態的危機管理而已。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對此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目前拜登的國安團隊要應付的是減少麻煩,而臺海、西太平洋不準發生軍事衝突,將會是拜登所講的紅線。

黃介正說,過去常講臺灣是大陸之所必取,但未必是美國之所必守。然而近年來臺灣的戰略價值不斷被凸顯,在華府已有智庫傳出要讓臺灣成爲美國必守戰略要地的聲音。他直言,臺灣目前處境最難的地方就在於中美都要牢牢地掌握住我們,這會是臺灣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