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重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 青年死因「自傷」排第2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日(20)舉辦記者會,公佈今年大學生壓力調查結果。(李念庭攝)
近年大專院校學生輕生事件頻傳,顯示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日漸惡化。衛福部統計,15~24歲青年十大死因中,自我傷害以25%排名第二,其中女性自傷死亡更位居第一,比例高達34.4%。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憂鬱比例增加,並以課業、未來規劃及財務困難爲主要壓力來源。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佈今年大學生壓力調查結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說明,調查顯示23.1%學生有憂鬱傾向,其中大二生對「人際關係」壓力最大;大四生對「家庭」及「未來規劃」壓力較大;壓力總分最高則爲大三生,主要以「學業」、「未來規劃」2壓力爲多。
陳柏霖表示,許多大三、大四生對未來感到迷惘,會在出國、考研、就業等選項中猶豫,尤其原生家庭給予很多保護的孩子,常常對未來生涯沒有明確規畫,也沒有仔細思考過畢業後想做什麼、要做什麼;畢業後房租高、低薪問題,更讓不少學生面臨經濟壓力。
臺灣臨牀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鄧閔鴻說明,近年來各大學學生憂鬱比例增高,以國立中正大學爲例,10年前約6%,去年已達到約8、9%學生有明顯憂鬱症狀。且學生的情緒問題還分成淡季、旺季,寒暑假心情會好一點,每學期期中考前則是學生心情最糟、諮商師最忙碌的時期。
鄧閔鴻表示,臺灣年輕人升學壓力大,雖然我國升學管道多元,但「孩子還是不快樂」,可能是因選擇變多,需要承接更多資訊後找出自己適合的領域,對於適應力較落後學生而言,可能在人際、課業等層面承受更大壓力。
鄧閔鴻分享,不少前往諮商的大一新生,高中時期就是輔導室常客,然而目前大學端需要等學生主動求助,纔會知道他們需要協助,顯示我國高中到大學的「輔導轉銜制度」仍需加強,可以參考特殊教育轉銜制度,讓高中端將資料轉送給大學端,更早接住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學生。
教育部今年推動心理調適假,但調查結果指出僅7.5%大學生曾使用心理假。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長林祐分享,目前政大使用心理假人數約300多人、400多人次,最多可請3~5天,3天以上需檢附相關證明,校內身心健康中心會主動介入。
不過林祐指出,現在仍面臨心理師不足、學生預約不到諮商服務,以及請心理假可能被變相扣分的問題,需要繼續增進相關機制及配套。陳柏霖建議,大專院校應強化心理諮商中心功能,增加專業諮商人力配置、提供差異化心理健康促進方案,並建立校園心理健康預警機制。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