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亮點紛呈

近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據測算,2024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48.84萬場,同比增長10.85%;票房收入579.54億元,同比增長15.37%。其中,劇場類演出票房收入爲119億元,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爲296.36億元,旅遊演藝票房收入爲163.89億元。

隨着春節臨近,多地熱門演出業態出現多場次開票即售罄的火爆現象。燈塔平臺數據顯示,1月1日至17日,全國演出票房已達4.81億元。

各類演唱會、音樂節、舞臺劇、脫口秀等營業性演出持續發揮消費帶動作用,有力促進了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脫口秀快速發展,據統計,2024年小劇場和新空間演出中,脫口秀(單口喜劇)的演出場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別達到了53%和48%。

在廣東地區,粵劇表演團體春節期間的演出活動叫“春班”。據廣東粵劇院消息,今年“春班”市場尤爲活躍,有近50場演出。在深圳,還有國風視聽音樂會、舞劇、雜技、親子互動魔術秀、Live house、實景劇等豐富多樣的演出輪番上演,滿足不同觀衆的觀賞需求。

此外,以沉浸式演藝空間爲代表的“演出+”新業態爲演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在吉林長春城投南溪裡文旅小鎮,沉浸式冰雪戲劇《黑神話悟空·極境雪界》不僅讓遊客可以欣賞巨型遊戲IP雪雕,觀看主題表演,還能體驗滑雪戲雪的樂趣。

對於演出市場的一系列積極變化,陝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於曉明表示,春節檔演出行業呈現出業態多元化、聲光電畫科技頻出圈以及“演出+文旅”融合等新趨勢,將成爲新一年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產業鏈佈局的發力點。

“科技+文化+演出”的深度融合正在成爲現實。從AI影像製作到遙控編程機械臂,從機器人表演到激光科技表演,科技元素的融入爲演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在上海、杭州、麗江等地,融入了聲光電畫豐富科技元素的實景劇打破了傳統旅遊演藝的發展思路,凸顯了科技力量和創新表達,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裸眼3D、激光、人工智能(AI)等技術正在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表演中。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演出的觀賞性和互動性,還爲觀衆帶來了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

演出市場繁榮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爲演出市場注入新動力。

據廣州艾媒數聚信息諮詢股份有限公司數據預測,2025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將達到969.10億元。上海夏至良時諮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表示,2025年會涌現更多VR、AR等技術加持的創新演出項目、高質量的原創演出項目、與文化旅遊或數字娛樂相融合的演出項目以及走向世界舞臺的演出項目等。這些有望成爲演出市場投融資熱點,進一步推動我國演出產業踏上規範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證券日報記者:丁蓉 李豪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