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成就一路生花的醫學夢想 |高考策
近三年,臨牀、口腔、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平均通過率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4%、18.01%、14.8%,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達到100%;本科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三;開創廣東省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的先河……這一系列亮眼成績的獲得者,就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基地——廣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廣東醫”)。
“三院”協同育人
助力成才之路
“高考時,嚮往成爲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因此選擇了廣東醫科大學。五年學習的生活讓我愛上母校,因此選擇成爲廣東醫研究生。”來自廣東醫科大學藥學院的丘淞科同學今年畢業,對母校念念不忘的他,依舊選擇了在廣東醫科大學讀研。
廣東醫科大學爲什麼會吸引衆多考生的目光?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獨特的育人體系。據廣東醫科大學教務部(招生辦公室)主任周豔芳介紹,近年來,學校探索“學院+書院+產業學院”的立體化、多元化人才培養格局,打造廣東醫科大學思政育人社區,着力構建具有廣東醫歷史傳統和發展特色的“十大育人”體系,探索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機制,合力培養符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需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院+書院+產業學院(醫院)”育人體系包羅萬象,涵蓋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採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後,第一課堂以學院、產業學院(醫院)爲主導,理論與實踐結合,專注學生專業發展與職業成長。第二課堂以書院爲依託,學院、產業學院(醫院)爲輔助,通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專注學生社會適應力。”周豔芳說,“學校開設了卓越醫生班等60個人才培養特色創新班,用本科生雙導師制、小班教學等創新形式,讓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在廣東醫找到‘歸屬感’。”與此同時,學校還設置聯合學位、輔修專業、微專業、第二課堂成績單等個性化創新教育模塊,完善複合型人才培養路徑。
廣東醫的“三院”育人體系成果已經初步顯現。2020年以來,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獎項近3000人次。在“挑戰杯”系列競賽中累計獲國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在廣東省的臨牀技能大賽、預防醫學大賽中斬獲一等獎,獲得第十三屆廣東省挑戰杯大賽特等獎。
新增2個專業招生
聯合學位培育醫工交叉人才
2024年,廣東醫科大學新增2個本科專業招生,分別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和海洋藥學,分別招收70人。這兩個專業是廣東醫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加強人工智能、海洋醫藥等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創新醫工交叉人才培養路徑的又一重要舉措。
其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智能醫療、智能製造、智能機器人、智能技術與工程的科研、開發、管理等工作。海洋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後能從事海洋藥物研製、生產、質量控制和工藝設計以及從事生物工程的研究、開發、管理或教學工作,服務於區域經濟及滿足健康中國戰略對海洋生物醫藥人才的需求。
“自從2023年廣東醫科大學與東莞理工學院攜手開展‘藥學+應用化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智能醫學工程’等3個廣東省首批聯合學士學位項目以來,育人成效明顯,師生滿意度高。因此,我們在今年繼續開展這個項目的招生。”周豔芳介紹,兩校共同建設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由雙方互派教師授課;通識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等互認學分。學生在招生錄取所在學校註冊學籍,達到要求准予畢業,由學籍所在學校頒發畢業證書;符合兩校各自的學位授予標準,授予聯合學士學位。“讀一個專業,上兩所大學的模式深受學生歡迎。”
“作爲一所老牌醫科院校,廣東醫以齊全的學科專業體系,爲學子搭建了成長的階梯。”周豔芳說,“2024年,學校將繼續面向全國招生。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選擇廣東醫科大學,奏響逐夢醫學的青春之歌!”
院校代碼10571,歡迎報考
2024年廣東醫科大學共有36個普通本科專業招生,普通本科總計劃招生5500人,其中廣東省招生4646人,在全國其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通類計劃招生760人,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班計劃招生25人,內地新疆高中班計劃招生14人,預留計劃55人。
今年廣東醫在粵普通類計劃招收4646人,其中普通類物理類招收3804人,普通類歷史類招收270人,地方專項計劃招收100人,與東莞理工學院聯合學士學位培養計劃招收90人,協同培養高技能人才(4+0學年制)計劃招收140人,訂單定向醫學生計劃招收242人。
文|孫唯 周豔芳圖|受訪者提供